【“市值占比法”广为流传但存在明显问题】“市值占比法”常出现在投资分析中,一些投资者用某行业或股票市值占全市场或全行业市值的比例,判断该行业市值占比大小。其结论简单粗暴,充满均值回归法的线性思维,如认为某行业占比过大就涨不上去。 2023年有文章称,A股市值前十大公司里银行占比高,且银行占整体市场市值达10%,难再上升。但2024年、2025年,上证银行全收益指数分别上涨44.7%、21.3%。 “市值占比法”不好用,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上市公司占比与实体不同,简单比较市值占比结果会失真。 2025年7月,A股市场铁路公司上市少,互联网巨头大多未在A股上市。若仅依据银行、券商等上市比例高的行业市值占比判断,结论有问题。港股也有类似情况。 “市值占比法”的第二个问题是过于简单粗暴。分析公司是否适合投资需考虑诸多因素,仅看市值占比做判断太草率。 “市值占比法”虽草率,但在投资分析领域常出现。因投资消息传播属传播学范畴,需简单且有故事性,“市值占比法”正符合此要求,所以广为流传,但能否帮投资者赚钱存疑。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