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SMARKETS据悉,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8日在内阁会议上再次抛出重磅言论,称将对医药产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并考虑对进口铜产品征收50%的附加税。此番表态不仅引发了美股医药板块的短暂震荡,也直接推升纽约铜价一度暴涨逾10%,创下历史新高。特朗普一方面给予医药企业一年至一年半的“调整期”,另一方面却以极高的税率设定贸易壁垒,其目的显然不仅是为了压缩外部竞争空间,更试图通过强制“本土回流”方式重塑供应链。
对医药行业而言,挑战巨大。多年来,美国大量仰赖印度和中国等国的仿制药和原料药进口。这不仅因为海外制造成本显著低于本土,更因为一些核心中间体的生产早已外包出去,若强行切断这些依赖链条,势必造成短期供给紧张和成本急剧上升。在“高关税前夜”,医药企业或不得不提前囤积海外库存、转移合同采购渠道,甚至加速本地建厂进程。然而,制药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任何仓促回迁都可能推升药价并挤压利润空间。
铜行业方面,特朗普关税信号一出,市场即刻反应剧烈。铜价短线飙升不仅反映了预期层面的紧张,也折射出本就处于高位运行的铜产业链,受到了情绪与政策双重驱动。作为基础工业金属,铜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等关键领域,高关税的背后意味着下游制造商面临原料成本飙升的现实压力,特别是新能源、充电桩和电网建设领域的企业,或将陷入“价升量缩”的两难境地。
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政府此次关税设想并非孤立行为,而是其整体贸易政策日趋强硬化的延续。从前期的“对等关税”推进,到近期对14国商品逐步确定具体税率,再到本次对医药与铜品类的强势介入,美国正在试图重构其“逆全球化”模式下的产业链主导权。短期看,投资者对医药、基建、资源类板块的走势应保持高度敏感;中期来看,企业在政策信号频繁变动中若缺乏灵活的海外布局与原料多元化能力,将难以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和成本冲击。
在政策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企需要做的不仅是短期“应激式调整”,更需从战略角度重估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对于市场而言,贸易摩擦背后的定价权博弈与利润分配格局,或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长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