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工作人员深入松花江乡五一村查看水稻长势。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供图
人民网哈尔滨7月23日电 在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上,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将金融活水化作田垄间的“及时雨”、纾困破题的“金钥匙”、连通万家的“暖心桥”。
信贷“及时雨” 精准润泽春华秋实
在哈尔滨市巴彦县,建设银行巴彦支行的客户经理们,裤脚常沾着田埂的泥土,脚步总踏着农事的节拍。“农时不等人”,金融服务的“及时雨”必须精准落在需求的“旱田”上。
从春耕解困到秋收护航,建行的金融支持始终贯穿农业生产全链条。无论是为农资企业注入流动资金保障春耕物资供应,还是在秋粮归仓前为种植户解决周转难题,建设银行巴彦支行的信贷服务始终“踩准”农时的鼓点。
近年来,该行涉农信贷规模实现了从“千万元级”向“亿元级”的跨越:从2018年服务百余户、投放1000余万元,到如今覆盖2000余户、贷款余额突破3亿元大关。产品创新是支撑这一跨越的关键:农业社会化服务贷款额度提升至300万元,“特色农业贷”、“农机贷”等系列产品相继推出。
创新“金钥匙”解锁特色发展动能
聚焦县域经济支柱,建设银行巴彦支行以创新金融产品为“金钥匙”,致力破解特色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几年前,巴彦县有养殖企业遇到困难,建设银行巴彦支行挺身而出。他们充分利用创新推出的“龙牧贷”产品,联合县畜牧局、保险公司构建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迅速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注入“强心剂”。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巴彦支行生猪养殖贷款余额已达5600万元,成为支撑当地生猪存栏量稳定在270万头的重要金融力量。
生猪产业的成功实践,只是建设银行拓宽特色产业服务版图的起点。从肉奶牛规模化养殖场的扩建,到特色狐貉养殖合作社的兴起,建设银行巴彦支行持续丰富乡村振兴特色贷款产品货架,精准对接县域多元产业需求,为巴彦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打通“最后一米” 共绘和美乡村
金融赋能乡村,不仅要“贷”动产业,更要“惠”及万家。如何让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跨越“最后一公里”,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建设银行巴彦支行的答案是:让科技赋能,让服务下沉。
巴彦县村民李强熟练地滑动着手机屏幕,通过“建行裕农通”APP缴纳了当月的水电费。为消除乡村金融服务的“末梢堵塞”,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大力推广“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这个集存贷汇缴、电商购物、村务信息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平台,如同在田间地头建起了“掌上银行”。农民足不出村,甚至在劳作间隙,就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和生活便利。
建设银行巴彦支行主要负责人麻波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裕农通’服务体验,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以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更扎实的服务举措,让普惠金融的‘活水’更深、更广地浸润乡土。”(苏靖刚、董浩、秦薏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