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在浙江大地之上,杭温高铁宛如一条闪耀的巨龙横卧其间,各个站点人来人往,列车有序穿梭,一片繁忙景象。作为我国第二条由民营资本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全国首条“双示范”的高铁项目,杭温高铁沿线串联起诸多经济强市与特色产业区。然而,杭温高铁顺利通车运营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曲折故事。
在距离杭温高铁开通时间仅剩三个月之际,因某投资机构突发状况,其原本应如期到位的部分项目资本金无法落实。关键时刻,浙商资产主动担当,通过一系列深入评估、多方协调、创新业务模式等举措,打通杭温高铁 “最后一公里”,使其顺利通车运营。
杭温高铁项目的顺利投放,是浙商资产对“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这一标志性的成果,意味着浙商资产首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项目成功落地,就此开启了其投资标的多元化探索的崭新篇章,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我们进一步观察当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基建发展的实践路径,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观察之窗。
践行初心使命,打通杭温高铁“最后一公里”
杭温高铁是我国第二条民资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也是全国首个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的“双示范”高铁项目。这条铁路建成后,将形成一条从长三角核心区域辐射浙江东南地区的骨干城际轨道交通线,对打造浙江省“一小时”交通圈,推动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完善交通网络的角度审视,杭温高铁辐射整个繁华的长三角地区,打通了至各省市重要城市的高铁通道,实现了温州沿海城市群、温义沿线经济带与杭州、南京、上海、合肥等长三角中心城市间的快速联系。不仅如此,它还打造了长三角区域南下联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又一便捷通道,推动沿海、沿江区域间协作发展,对于联通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战略纽带意义。
过往诸多历史经验均已表明,高铁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不容小觑。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铁路所高级工程师王畅表示,“杭温高铁开通后不仅能提升区域通行效率,还能进一步完善我省区域路网布局,并有助于提升杭州、温州的枢纽辐射能力。”作为区域经济“催化剂”,杭温高铁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还能形成一条财富大动脉,有力带动了产业升级与经济整合,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条堪称“黄金动脉”的高铁线路,巧妙地串联起了杭州、金华、温州三大核心城市,辐射义乌、横店等活跃经济体,形成了一条横贯浙中南的活力走廊。在这条走廊上,杭州以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温州依托民营经济与制造业集群形成产业根基,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年贸易额突破5000亿元,横店影视城年接待游客量达1980万人次,共同构成了立体化发展格局,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加速推动了长三角南翼千亿级产业经济带的发展。
据了解,杭温高铁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为义乌至温州段,由温州民营企业百盛联合集团控股建设,其余股份则分别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以及沿线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二期是杭州至义乌段,由浙江省政府方面全额出资建设。然而,就在距离铁路开通仅剩三个月之时,因突发情况,部分项目资本金无法按时到位,这无疑给整个项目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此紧要关头,浙商资产积极扛起使命担当,第一时间承接重任,迅速成立项目攻坚组开展工作。浙商资产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往,我们的业务范畴大多集中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房地产及上市公司纾困等方面,从未涉足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杭温高铁项目不仅时间紧迫,而且涉及众多参与方,挑战难度着实不小。不过,从业务逻辑层面来看,杭温高铁沿线四大站点所具备的雄厚经济总量与庞大人口基数,足以构成稳定的客流保障,项目标的状况良好。我们通过严谨的评估,以及始终秉持着‘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最终做出了推进项目进展的决策。”
2024年8月21日,浙商资产指定主体完成出款,15亿元资本金顺利完成实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浙商资产在期限内完成项目资本金投放,打通杭温高铁“最后一公里”,标志着浙商资产成功落地首单特许经营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百盛联合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浙商资产作为一家综合资产管理平台,参与杭温高铁的投资合作,保障资本金按时到位,助力高铁顺利按时开通,并有效为项目进行增信,对民营高铁进一步降本增效提供有效支持。”
杭温高铁项目的落地,展现出了浙商资产在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地方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的独特功能和核心优势,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该项目也入选了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金融助力浙商十大案例”。同时,这也是浙商资产在投资标的多元化道路上的重要探索,以及在投行业务塑型上的创新实践,为其今后在更多领域的项目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篇章。
创新破解难题,杭温高铁项目成功落地
相较于一般纾困项目,杭温铁路项目更为特殊和复杂。一方面,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为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BOOT),这意味着需要长期投资和运营;另一方面,项目公司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产生大量合同协议文本,涉及政府、社会资本等多方股东主体利益,各文本条款间存在诸多限制和牵制。
面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状况,项目组为尽快掌握杭温高铁项目特性,迅速深入拆解分析项目股权结构,走访项目实施机构,掌握第一手资料。浙商资产还委托外部机构对相关股权展开评估。评估中注意到,杭温高铁站点设在杭州西站,这实际上是一大优势,因为杭州西有着较大的开行对数上升空间,开行对数越多,相应的收入也就越高,这为其后续运营收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杭温高铁项目涉及若干银行组成的银团贷款,导致融资决策复杂程度显著高于单一交易对手的融资模式。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项目组与多方主体多次沟通协调,充分考虑各融资主体的诉求,最终创新性地量身定制了以双质押为主要增信措施的业务模式。这一模式的创新应用,有效控制了风险,还妥善平衡了各方利益,为杭温高铁项目的顺利推进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浙商资产项目有关负责人感慨道,“本次项目能够如此高效地落地实施,离不开公司各个部门的全力支持。大家就像联合工作小组一般,齐心协力共同为杭温高铁项目的推进贡献力量,展现了我们公司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据百盛联合集团介绍,杭温高铁初期主要以路局管段内运营为主,2025年开始正式并入全国铁路大网。从目前杭温高铁的运行情况看,整体运营态势良好。杭温高铁作为浙江省杭州、金华和温州三大都市圈高铁互通的最快捷通道,自2024年9月开通以来,运营情况稳步提升,客流量持续增长,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沿线市民便捷出行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杭温高铁义乌至温州段管内车站累计开行列车超万列,发送旅客284万余人,覆盖北京、上海、福州、深圳、郑州、西安等城市,进一步加强东南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联系。随着今年年初并入全国铁路大网,仅今年管内已累计发送旅客184万人次,日均发送量为14642人,其中商务、旅游、探亲等多元化出行需求旺盛。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间,杭温高铁日均开行列车增长至50对,运能配置较平时提升了16.4%;5天累计发送旅客20.74万人次,发行列车250对,单日发送旅客人次创开通以来历史纪录,进一步彰显出杭温高铁强大的运输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长三角高铁网络不断完善,杭温高铁与沪苏湖、湖杭高铁等干线高效衔接,进一步放大辐射效应。未来,这条“黄金通道”将持续释放发展红利,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