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证券报报道,7月24日晚,中金黄金公告显示,公司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的《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情况说明公告》中提及的各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前,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停产,公司将根据现场处置情况,积极妥善推动善后工作。公司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总台记者实地探访涉事企业
东北大学老师坠落半空被救
7月23日,6名大学生在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溺亡。
事发经过究竟是怎样的?@中国之声 现场采访还原事发经过,其中提到:“听到学生呼救后,矿企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按下急停浮选机开关,同时也用对讲机呼救工友救援,通知中控室停车,同时疏散师生撤离到安全位置,东北大学老师坠落半空被救。10时58分,公司矿山应急小队抵达现场;12时01分,第1名坠落人员被救出;12时40分,最后一名人员被救出。”
6名大学生遇难后
多所高校发出紧急通知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后不幸遇难。
事发后,国内多所高校紧急发出暑期实践安全提示。
例如,微信公众号“北大团委”7月24日发文,就将其纳入警示案例。该文提示,出发前明确告知安全风险与应对措施,务必使每一位同学了解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每日结束核查人数、健康及财物状况,做好次日安全准备。要遵守实践单位安全规定(如石油、化工、核能、电力、建筑等特殊单位参观),按要求佩戴防护装备;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做好相应防护工作,确保安全。确保队员熟知当地警方、医疗机构及实践单位联系方式。
海南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也在7月24日发文提示,要严格遵守实践单位划定的安全路线和参观区域,严禁进入非参观区域、禁止区域或标识有危险警示的区域。保持与陪同安全人员的沟通,紧跟队伍,不擅自触摸任何设备、开关、阀门或化学品。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号24日提示,进入厂矿、车间、实验室等区域,务必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参观路线。留意地面(如格栅板、湿滑处)、高空坠物、设备运转区域、化学品、高温高压等潜在危险源。绝不逾越安全警戒线。对不清楚的安全规定、不稳固的设施(如格栅板)、不合理的安排,要敢于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或确认安全。安全面前,没有“不好意思”。
此外,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实践场所的每一条规定,都不是凭空制定的。或许是曾经的血与泪,或许是反复验证的风险点,才凝结成“禁止靠近”“请勿触碰”的警示。那些看似普通的格栅板、运转的机械臂、裸露的管线,背后可能藏着足以吞噬生命的隐患。同学们在实习中,既要保持探索的热情,更要守住安全的底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好奇可以有,但不能变成"以身试险"的冲动;疏忽不能有,因为一次小小的大意,可能换来无法挽回的代价。牢记“多看、多问、少动”——不熟悉的设备绝不触碰,未允许的区域绝不踏入,不确定的操作绝不尝试。把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细节,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青春最基本的负责。
该文还提到,带队教师是学生实践中的“安全守门人”。带队实习教师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学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这份责任,重逾千斤。出发前的安全培训不能走过场,要结合实践场景讲透风险点;场地勘察不能流于形式,需蹲下来看看防护栏是否松动,低下头瞧瞧警示标识是否清晰,伸手试试应急设备是否可用。就像建筑工人要检查脚手架的每一颗螺丝,教师必须防范一切安全隐患发生,排查每一个可能“掉链子”的环节。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身边的“安全观察员”。实践中多一句提醒,操作前多一次确认,发现违规及时制止。别让“应该没事”的侥幸,取代“必须安全”的坚守。当教师把责任扛在肩上,学生的安全才有最坚实的依靠。
来源:上海证券报、财联社、中国之声、湖北日报、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