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燃行业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十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在2024年首次突破四千亿方。相较2014年的1848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实现翻番。
站在新的起点上,城燃企业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如何从用足气走向用好气,如何化解行业面临的压力?在本周举行的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上,来自昆仑能源、上海燃气、新奥股份、深圳燃气、贵州燃气等八家城燃企业的一把手们,共同探讨了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
黄金十年后,面临新挑战
过去十年间天然气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首次突破四千亿方。相较2014年的1848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实现翻番。
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天然气行业前景广阔。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曾提出,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显示,至2023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为8.5%,自2014年以来提升了4个百分点,但与15%的目标依然有距离。《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也依然提出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储备规模持续增加是今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不过在发展预期明确的同时,城燃企业依然面临具象的挑战。
天然气上下游顺价机制尚不完善为城燃企业带来了切实的经营压力。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杰表示,城燃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均是用工商业售气收入来补贴民用。同时随着终端用能的电气化,一些工商业用户选择放弃燃气改用其他能源也带来了较明显的冲击。
行业所处的环境同样已发生改变。新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CEO张宇迎表示,行业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红利,但当下随着地产下行,国际形势复杂化,城燃企业必须思考未来如何应对。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燃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史平洋提出,天然气在上海当地一次能源中的占重已有出现天花板的迹象。企业当前规划的未来三至五年天然气消费量已有所下调,且预计主要的需求增量将来自天然气发电领域。
城燃角色悄然生变:从“供气商”到“综合能源服务商”
“当下,城燃的角色定位从主体能源向调峰能源转变的迹象已经出现。”昆仑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钱治家表示。
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冰同样认为,城燃已从快速增长的阶段向成熟发展的阶段转变,在供应方式层面,燃气也从过去单一的能源供应,向多元化的低碳绿色能源转型。
在八位城燃企业一把手看来,如今的市场环境已迫切要求城燃企业进行自身的变革。
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跃东表示,每家城燃企业都面临从量的保障到质的提升这一转型压力,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不仅仅是量的资源或者市场的覆盖,而将更偏重于企业的综合能源服务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水平,还有面对新形势的快速响应能力。
“从用足气向用好气发展。”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向伟表示,今后的拓展方向包括形成多元化的气源供应模式,构建高效化的应急保障机制,以及打造数字化的燃气治理体系,创新智慧化的能源服务模式等。
史平洋表示,虽然上海天然气增量已隐现天花板,但可以“从存量上去找功夫”,向综合数字化的智慧能源燃气服务商转变。
王文杰也表示,城燃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伴随AI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浪潮,企业同样开始思考是否能够利用数字化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