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拿起笔,在一份正式文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刻,他再次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了美国政治史:成为首位亲手解雇美联储理事的总统。被解职的人是理事库克,而给出的理由看上去近乎荒诞——她在申请房贷时,将位于密歇根和乔治亚的两套房子都填写为“主要住所”。这一消息甫一传出,全球金融市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美元指数应声下跌30个点,黄金则猛涨20美元。各大投资机构与评论员几乎同时发出疑问:特朗普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1. 一份不同寻常的解雇信
特朗普的解雇信措辞直接而毫不含糊:“亲爱的库克理事,依照宪法第二条赋予我的总统权力,您被解职,即刻生效。”这封信表面看上去简洁,却带有浓烈的政治意味。所谓的理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联邦住房金融局局长普尔特爆料称,库克在2022年办理房贷时“脚踩两条船”。8月15日,她在密歇根的贷款申请上写明“主要住所”;仅仅过了两周,她又在乔治亚的申请中写下同样的话。普尔特的逻辑再简单不过:同一时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把两处房产都当作主要住所,这显然是虚假陈述。
特朗普则在解雇信中加重语气,直言:“美国人民无法再信任您的诚信,我本人更无法接受。”然而,对外界来说,房贷纠纷不过是借口。特朗普真正的目的昭然若揭——推动美联储降息。自上任以来,他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呼吁降息逾50次,但主席鲍威尔始终坚守立场,不为所动。如今,特朗普选择用最直接的方式“清除障碍”。如果能提名属于自己阵营的人进入理事会,他将在7个席位中掌控3个,逐渐逼近半数。正如《华尔街日报》评论所言:“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施压,逼迫美联储屈从。”
2. 法律与权力的对撞
然而,特朗普的做法是否合法,却立刻引发激烈争论。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写明,总统只有在“存在充分原因”的前提下,才能解雇美联储理事。但何为“充分原因”?法律没有明确定义。过往的共识是,必须存在严重到影响履职的情况才构成依据。显然,仅凭房贷申请的瑕疵,恐怕很难成立。库克第一时间回应,态度坚决:“我绝不会因为一条推文而辞职。”她暗示已做好打长期法律战的准备。
多家媒体预测,这场纠纷很可能最终闹到最高法院。如果法院裁定库克在诉讼期间仍可继续履职,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美联储的独立性一向是美国金融制度的基石。其设计初衷正是防止政客因短期利益而操纵货币政策。设想一下,如果总统能随意干预利率,结果会怎样?在选举前拼命降息以刺激经济,选举后则让全民为高通胀买单。这种剧本在其他国家已经上演过,几乎都以经济动荡收场。因此,美联储理事任期被设计为长达14年,且不能轻易被罢免。这道制度防火墙,正在特朗普的一纸解雇令下出现裂痕。
3. 金融市场的紧张气氛
金融市场的即时反应已充分说明问题。美元指数急跌,反映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失去独立后货币政策将更加随意;黄金价格飙升,则说明避险情绪急剧升温;股市的震荡则揭示了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一位对冲基金经理私下感叹:“如果特朗普真的掌控美联储,我们的投资模型几乎都要推倒重来。”
更棘手的是,美国经济此时正处于关键节点。通胀尚未完全消退,经济增长却已经显露疲态。美联储正小心翼翼地在紧缩与宽松之间寻找平衡,而特朗普却突然掀翻棋盘。库克的事件,很可能只是序幕。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早已放话:“她不辞职,我就开除她。”如今他言出必行,下一个目标会不会就是鲍威尔?别忘了,鲍威尔的任期将在明年到期;若库克最终被成功替换,再加上理事会已有的空缺,特朗普将很快在理事会中占据优势。届时,美联储的独立性恐怕将彻底改写。
讽刺的是,就在特朗普解雇库克的前几天,鲍威尔刚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释放了降息的可能性信号。然而在特朗普看来,这种表态显然远远不够,他选择直接出手。
结语
美联储独立性的根基始建于1913年,目的是隔离政治干扰,保证货币政策的长期稳定。如今,特朗普的一纸解雇决定,正在撕开这道百余年的防线。表面上,他是借房贷申请的小瑕疵动手,实际上却是在尝试重塑央行的权力格局。如果他成功,美国货币政策将变得更加“灵活”,或者说——更加不可预测。对普通人而言,这意味着房贷利率、储蓄回报、投资收益,都会因白宫与美联储的博弈而剧烈波动。
这场前所未有的对决才刚刚拉开序幕。最高法院会作何裁定?美联储是否会低头?市场是否会被再次引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美国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新改写。而所有人,无论投资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将在这场权力斗争的余波中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