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李梦君)5月23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康宁,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李彤介绍助企融资纾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我省实施七项产融对接促进措施,助力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省实施七项产融对接,助力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工信厅构建“考核+奖补+贴息+担保+风险缓释”多层次融资支持政策体系,实施七项产融对接促进措施,切实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助力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较去年加快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
以“一链一行”发挥产业金融强链带动作用。2024年,全省34条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5161.1亿元,全年新增发放贷款3202亿元。今年一季度末,全省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5563.22亿元,新增发放贷款1158.10亿元。
开展“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工信贷”“特色园区贷”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深入50个特色工业园区和156个双创基地的中小微企业上门送服务,每年新增专项信贷资金不少于2000亿元,重点支持“工信贷”白名单、重点产业链、省级“特色园区”以及“双创基地”“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今年一季度,各合作银行新增信贷投放共计1135.3亿元,共计支持我省中小微企业12.83万户。我省出台省级中小微企业银行信贷风险补偿政策,建立“工信贷”白名单,对出现的不良贷款按照20%-50%的比例给予风险分担,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584.81亿元,平均利率3.35%。
围绕人工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开展20场“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94户企业发布融资需求85.67亿元。重点对接联系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军民融合、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和省级引导基金投资产业类子基金,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
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通过业务补助、保费补贴、增量业务和绩效评价等方式,激励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示范点,带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入库我省企业6989家,助力286家企业融资86.53亿元。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训,走进金融机构宣讲产业政策,开展企业大讲堂和专项政策培训。
3月末 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李彤介绍,一季度,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及辖内分支机构累计向金融机构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超230亿元。2025年3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7.35%,一季度新增贷款1998.45亿元。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在全省创建并认定40个“四贷促进”(首贷、信用贷、续贷、随借随还贷)金融服务站,向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政策解读、金融政策普及、金融产品推介、融资对接等综合金融服务。同时,有序推进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促成融资916笔、44.43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135.53亿元,同比增长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