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工地的五名务工者
背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
投身王某工程队挥洒半年汗水
本以为辛苦能换来应得报酬
怎料工程结束工资却石沉大海
心急讨薪
却被告知
“工程亏损,无钱支付”......
近日,民和县法院行政庭成功调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欠薪开头讨薪难
在这起案件里, 李某等五人满怀期待地来到王某的工程队务工,一干就是半年。他们为工程付出诸多心血,本以为工程结束后能顺利拿到应得的报酬。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工资迟迟未发放。
心急如焚的李某带着工友们找到王某讨要工资,可王某却以 “工程亏损,无钱支付”为由百般推脱。双方情绪逐渐激动,从最初的争执升级为激烈争吵,矛盾一触即发。
无奈之下,李某等人只能将王某诉至民和县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
调解
民和县法院受理案件后,进行第一次调解时,现场气氛剑拔弩张。双方刚一入座,情绪便十分激动。 李某等五人急忙出示加班记录,以此主张自己的权益,言辞中满是委屈与愤懑;王某则坚称“项目亏损”,无力支付工资,态度强硬。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面对这一局面,承办法官仔细核对考勤表及工资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随后,法官耐心地向李某等五人解释:“庭前调解相比开庭审理更省时省力,而且更有利于被告及时履行义务,能让你们尽快拿到工资。”同时,法官又转向王某,耐心释法,详细阐明拖欠劳务报酬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引导他换位思考,体谅农民工的实际困难。
此后,经过法官多次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双方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王某承诺在3日内结清拖欠的工资。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该款项已全部履行到位,李某等五人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血汗钱。
温馨提醒
这起案件虽然得到了圆满解决,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小编在此提醒广大务工人员 :在务工过程中,一定要签订书面劳务合同,明确工资标准及支付方式,并妥善保存相关凭证,如考勤记录、工资条等。
这些凭证在关键时刻能成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当遭遇欠薪问题时,要保持冷静,通过法律途径理性维权,避免采取过激行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用工单位也须 诚信经营,按时足额支付劳务报酬,这是应尽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若遇经营困难,应主动与务工人员协商,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和推脱。否则,将可能面临法律的惩处。
劳资双方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共同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合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让社会更加稳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