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澳元兑美元继续走强,一度升至本周新高0.6480附近,当天涨幅超过1.20%!
直接收复了前一交易日的部分失地。
本周的澳元走势也是如同坐过山车一样。
澳洲央行(RBA)先是周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央行行长在讲话中维持鸽派立场并提到,如有需要,央行委员会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意味着,澳洲还有再次降息可能。
她还强调控制通胀仍是重点,并表示这次降息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举措,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
消息公布后,澳元兑美元经历了显著下跌,跌幅超过0.75%。
但是,紧随其后开始美元整体走弱。
美国众议院以215票赞成、21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特朗普的一项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改革法案。
该法案计划将削减税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军事和边境安全,同时通过削减医疗补助、食品援助、教育和清洁能源项目来支付其中的部分费用,大大增加联邦赤字和没有生活保障的人的人数。
该法案还将把债务上限提高4万亿美元,允许联邦政府能继续借款为其债务融资。
相关机构估计,这将使美国国债在未来10年内增加逾3.3万亿美元,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将从现在的98%增至创纪录的125%。
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的担忧。
接着,特朗普突然威胁要对欧盟加征50%关税,全球贸易政策阴云再起。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9个月高位回落,距离2023年10月创下的5.179%高点仅一步之遥。
若突破该关口,将刷新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记录。
但诡异的是,这种收益率飙升并未像往常那样吸引资金流入,反而引发外资大规模撤离。
周六凌晨,美元继续下挫,今年累计跌幅已超7%!
澳元逆势大涨1%。
彭博美元现货指数暴跌0.6%,直逼2023年12月以来最低点。
特朗普抱怨谈判进展缓慢,扬言要对欧盟商品祭出重税。
富国银行分析师Aroop Chatterjee直言:"对欧盟进口商品大幅加税,可能再次引爆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政策和经济不确定性都将飙升。"
美元这波跳水在全球日均7.5万亿美元的外汇市场掀起巨浪。
虽然特朗普政府近期与部分国家达成协议,但整体不确定性正在瓦解美元的避险光环。
通胀预期升温之际,瑞郎、日元和欧元等传统避险资产纷纷获益。
这场美元信任危机正在重塑全球资本流动格局。
这不仅是资金轮动的结果,更是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风险后的战略调整。
当美国这个“安全资产”供应商自身难保时,国际资本正在像发现泰坦尼克号漏水的乘客一样,争先恐后寻找新的救生艇。
荷兰合作银行策略师Jane Foley分析:
“
市场对美国预算的焦虑表明,'美国例外主义'交易逻辑正在被重新审视。无论是预算、通胀还是增长担忧,投资者对美国资产越来越警惕,这种情绪持续压制美元。
”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部门指出,随着国际投资者削减对美国资产的超配头寸,美元正步入多年贬值通道。
今年关税战升级后,做空美元的头寸持续增加。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当周,对冲基金等投机客持有的美元空头头寸高达165亿美元,接近去年9月以来峰值。
财政担忧触发美元新一轮疲软。
随着关税不确定性从周期性风险演变为结构性风险,美元将持续背负负面风险溢价。
反观澳元,风景独好,还在延续上涨趋势。
一方面,全球贸易方面传来的积极信号也在给澳元加分。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确认,中美在高级别外交交流后,已经同意保持开放沟通,这为市场注入了信心。
从技术面来看,过去几周的走势形成了一个“看涨旗形”形态,这种形态通常出现在一波强势上涨之后,意味着涨势有望继续。
而这波走势正是从4月接近0.5900的低点反弹开始。
美国短期内不会丢掉储备货币地位,但随着地缘政治站队、贸易格局和投资逻辑的转变,美元体系确实在慢慢"掉漆"。
哪怕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美元成了"不可承受之重",美国自己选的这条路已经让市场看明白了:美元结构性走弱,"美国例外论"终结。
虽说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还是老大,但特朗普这么折腾美元的"含金量",贬值确实是大势所趋。
按这个节奏,澳元未来一年,很可能会慢慢爬升到0.700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