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以来,加勒比海局势不断升温。美国以“打击拉美毒品集团”为由,在委内瑞拉周边海域部署多艘军舰,并将委总统马杜罗指控为“大毒枭”,甚至悬赏5000万美元捉拿他。进入9月,美方更是升级行动,连续三次击沉所谓“运毒船”,造成14人死亡。9月26日,美国媒体透露,五角大楼正在研究直接打击委内瑞拉境内目标的计划,可能包括空袭与特种作战,宣称要“阻止毒品流入美国”。
面对威胁,委内瑞拉迅速回应。马杜罗政府出动战机在美军驱逐舰上空飞行,动员450万民兵举行军事演习和防空演练,并强调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9月29日,马杜罗签署法令,一旦美军发动进攻,该法令立即生效,授权总统在全国范围内调动军队,并赋予军方对公共服务和石油产业的全面管控权。副总统同时表态,任何美军军事行为都将被认定为外来侵略,届时“外部动荡令”将立即启动。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要在这个时机针对委内瑞拉?
原因在于委内瑞拉的资源价值。它拥有全球最多的石油储量,超过3000亿桶,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八,铝土矿、金矿、铁矿等也极其丰富。长期以来,委内瑞拉的政治体系存在“考迪罗”问题,即地方军阀和寡头割据,依附外国势力,内部则极具专制色彩。过去,他们将资源开发权拱手交给外国资本,尤其是美国公司。
但90年代,查韦斯上台后推行国有化政策,将石油收益用于扶贫和土地再分配,极大损害了美国及本国寡头的利益。美国随后加紧制裁,委内瑞拉经济一度崩溃,货币贬值、通胀失控,人口大量外流。近两年,委内瑞拉转向中国等亚洲市场,石油出口逐步恢复,2024年石油和采矿业增长明显,日均石油出口回升至80多万桶,经济出现好转迹象。美国自然不愿坐视这些资源从自己手里流向亚洲。
特朗普在能源与矿产领域强调“美国优先”,对拉美政策也从“推广民主”转向赤裸裸的“控制资源”。如果能够凭借军事压力重开委内瑞拉的油气大门,美国石油巨头将重新分得巨大利益,不仅能操纵国际油价,强化美元霸权,还能制约中国的能源进口。这些利益集团的支持,也能帮助共和党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取胜。
特朗普推行的“新门罗主义”更加明显:要求拉美各国接受被美国驱逐的移民,和厄瓜多尔商讨重建军事基地,甚至提出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委内瑞拉马杜罗则是少数敢与美国公开对抗的拉美领导人,并与古巴、尼加拉瓜并称“反美三国”。它还在2023年申请加入金砖国家,虽然未成功,但主动表示愿意在能源等领域与金砖合作。同时,委内瑞拉积极与中俄开展航天、军备和情报合作,成为中国的全天候战略伙伴之一,被美国视为“眼中钉”。
这次美国在波多黎各部署F35,在加勒比海展开两栖演习,表面上剑指委内瑞拉,实则对整个拉美敲打——提醒他们,美国仍是“老大哥”,谁不听话就要挨打。若能推翻马杜罗,美国不仅能稳固“后院”,还可在中东局势不稳时增加新的石油筹码。
不过,美国也面临现实问题。委内瑞拉地形复杂,面积巨大,并且完成了大规模群众动员,任何大规模地面作战都困难重重。美军若采取行动,可能以空袭为主,而不是全面入侵。但即便如此,加勒比海局势已极度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不仅借委内瑞拉危机谋取资源,更在国内推动总统权力扩张。他绕过国会监督,直接下令军事部署和打击,并调整反对声音较强的军方将领,形成“执行层无条件服从”的格局。这种做法打破了美国传统权力制衡,让总统对军事行动的主导性进一步增强。
当前的问题是:特朗普是否会冒险发动最终打击?
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当今国际秩序下,真正能保证安全的依然是实力。如果美国为了霸权,肆意挑衅和打击亲中国的国家,那么国际社会该如何制约?而中国,又将怎样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