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逐渐采用人民币与俄罗斯进行石油交易,这一举动打破了全球能源市场的传统金融规则。在2025年10月,印度的几家国有炼油企业接到了一个重要通知:所有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而不是美元、卢布或卢比。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几笔交易已经完成,款项通过中国银行系统从印度的炼油厂账户转入俄罗斯出口公司。
这一变化标志着全球能源市场金融秩序的一次深刻裂变。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数量每天达到500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40%。过去,这些交易无一例外地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和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与“非友好”国家之间的美元交易渠道几乎被切断。印度虽然不属于西方阵营,但同样遭遇了美国的压力。今年9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加码对印度的制裁,向其数十种出口商品加征50%的惩罚性关税。美国的理由是,印度高价购买俄罗斯石油,实际上是在间接支持俄罗斯的军费开支。
不仅如此,在印美贸易谈判中,美国明确提出了条件:如果印度不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关税将无法降低,甚至可能冻结对印度科技设备的出口许可。美国的态度十分明确:不允许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然而,印度并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虽然美国威胁要冻结美元交易,印度却发现,使用美元交易的风险太大,自己需要寻找新的支付方式。
人民币成为了印度的首选。印度并不打算使用卢比,因为卢比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备普遍流通性,而且国内通胀问题严重,油商也不愿意接受。卢布也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为它本身就受到西方的制裁,国际市场的稳定性差。因此,印度转向人民币结算,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美元的风险,又能够保证交易的稳定性。
事实上,中俄两国早已开始构建去美元化的金融通道,印度接入这一网络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的强大经济实力使得它在这场国际博弈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美国一度威胁要制裁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让美国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手。在中俄能源交易中,中国和印度都选择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这一做法不仅让中国成为了“防火墙”,而且也让印度在全球能源市场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
印度之所以愿意使用人民币,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经济动机。俄罗斯的原油价格每桶便宜10美元,这让印度从中节省了大量成本。而且,印度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将加工后的石油出口到欧洲,相当于将俄罗斯的石油通过“包装”卖回了西方市场。根据数据显示,印度从中节省的采购成本超过17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通过出口获得的价差利润。
人民币结算的操作并不复杂,但它隐藏了很多微妙的细节。尽管支付使用的是人民币,但石油的价格仍然是按照美元定价的。原因在于,欧盟对俄罗斯原油设定了价格上限,超过这一上限就无法进入西方的保险体系。因此,俄罗斯和印度的合同依然以美元为基础,只是在最终支付环节才使用人民币,从而避开了西方的金融体系。可以说,这一交易机制就像是给美元的“外壳”套上了人民币的“内核”。
尽管美国不断施压,印度仍坚持继续进行石油交易。几家主要炼油厂已经展开扩张计划,订单量不断增加,印度的石油进口势头并没有减弱。对于印度来说,只要这套人民币结算机制能够正常运行,外界的警告声就变得微不足道,利润的诱惑才是最重要的。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金融系统的支持。中国通过中资银行和央行的监管网络,使得人民币能够顺利在这一能源交易中流通。可以说,中俄印之间的能源交易已经悄然实现了人民币化,这不仅改变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模式,也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金融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这并不意味着美元时代的终结,但至少在那些受制裁的灰色地带,人民币的出现为交易提供了新的可能。一旦这一机制被更多国家采纳,比如伊朗、委内瑞拉以及非洲的油气生产国,全球金融秩序可能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这场能源与货币的博弈,揭示了美国主导的全球支付体系的脆弱性,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新的契机。
参考资料:
1. 《“俄石油贸易商已开始要求印度买家:用人民币支付”》2025-10-08 10:24 | 来源:观察者网
2. 《50%关税压向印度:美国的算盘砸中多少无辜者?》2025-08-29 13:30 | 来源:中国新闻网
3. 《“5月起中国一粒都没买” ! 丢了中国大豆市场的美国使劲“找补”》2025-10-09 06:28 |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