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网报道,10月9日下午,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的签字笔落下,特朗普和芬兰总统斯图布敲定了一份价值61亿美元的大单子——美国海岸警卫队要从芬兰买11艘破冰船。这笔钱花得不算冤枉,毕竟芬兰手里握着真本事,全球近八成现役破冰船的设计出自他们家,六成破冰船都是在芬兰船厂造的,连俄罗斯早年都得找芬兰订船。按照协议,4艘由芬兰直接造,剩下7艘美国船厂负责,芬兰给技术指导,首艘船预计2028年才能交付,美国这着急补窟窿的样子,明眼人都能看明白。
再看看美国现在的破冰船家底,说出来都让人替他们着急。今年之前就靠两艘老船撑场面,“极星”号每年还得抽时间去南极洲给麦克默多站送货,根本顾不上北极;另一艘“希利”号更不靠谱,2020年夏天电路烧了,直接停航好几个月,那段时间美国在北极连点像样的破冰力量都没有,想保障航道安全、盯着周边动静都没底气。后来也想过自己造,计划搞三艘“极地安全巡逻舰”,首舰“极地哨兵”号交给路易斯安那州的博林格公司,结果进度拖得一塌糊涂,最早2028年才能服役。
实在等不及,去年12月从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买了艘旧的破冰拖船“艾维克”号,这船原本是给油田补给用的,壳牌放弃北极钻探才卖掉。今年上半年美国给它升级了通信和防御系统,8月在阿拉斯加朱诺市改名叫“斯托里斯”号,可毛病一点没少——排水量只有“希利”号的三分之二,耗油量还高,2013年还出过搁浅事故,当时直接让石油公司放弃了北极作业计划,现在不少人都质疑,这船根本不适合真刀真枪的极地任务,美国这步棋纯属赶鸭子上架。
反观俄罗斯,那在北极的家底可不是一般厚实。人家手里握着约41艘破冰船,光核动力的就有7艘,数量和质量都把美国甩出去几条街。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破冰船跟美国海岸警卫队那些“纯工具”不一样,不少都装了重型武器,有的甚至能发射反舰导弹,这哪是普通破冰船,分明是能在北极执行军事任务的“移动堡垒”。俄罗斯对北极的重视可不是一天两天的,这片区域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北极航道一旦开通,能大幅缩短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运距离,不管是经济还是战略层面,都是必争之地,这些破冰船就是俄罗斯在北极“站稳脚跟”的关键,既能保障航道畅通,又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牢牢攥着北极事务的话语权。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自己都承认,美国当北极国家150多年,直到特朗普政府才真正开始行动,现在对手在北极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想靠这11艘破冰船重申海上主导权,这话听着就有点底气不足。
就在美俄忙着在北极较劲的时候,中国也悄悄走进了这个舞台中央。上个月,美国海岸警卫队特意派“希利”号去阿拉斯加海岸,盯着中国的“极地”号和“中山大学极地”号两艘科考船。当时这两艘船距离美国最北端的城镇乌特基亚维克大概322公里,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算,正好在美国专属经济区的“延伸大陆架”范围内。中国的科考船可不是去瞎逛的,主要是做极地科研,比如研究北极的气候、海洋环境,这些数据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掌握北极生态情况都很重要。
中国没在北极提领土要求,但一直把北极当成全球“新十字路口”。毕竟按照预测,到2050年夏季,北冰洋可能会完全无冰,到时候北极航道的价值会直线上升,从上海到汉堡走北极航道比走苏伊士运河能缩短约30%的距离,不管是贸易还是科研,都绕不开这个地方。美国现在担心中国在北极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还琢磨着把“印太战略”扩展到“印太-北极”,对中国的动向格外紧张。
说到底,北极现在的“破冰船之争”,本质上就是大国对未来战略利益的争夺。美国急着买船、造船,是怕在北极竞争中掉队;俄罗斯靠着多年布局,用庞大的破冰船队稳稳占据优势;中国作为后起之秀,走“科研先行”的路子,通过科考积累数据、建立合作,慢慢在北极站稳脚跟。2028年美国从芬兰买的破冰船才能交付,这期间俄罗斯说不定还会升级自己的破冰船队伍,中国的科考活动也会越来越深入。北极这块冰原下的暗战才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不光看谁的破冰船更先进、数量更多,还得看谁能在北极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更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美国想靠3艘勉强能用的船去硬刚俄罗斯41艘船,现在看来,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中国的悄然入局,更让这场北极博弈多了几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