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货币政策处副处长王淑云
支农支小再贷款作为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小微、民营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将金融资源传导到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紧抓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调整契机,有力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的牵引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涉农领域贷款投放、降低涉农领域贷款利率,为服务保障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政策传导。多渠道、多角度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将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变化要点精准传导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时答疑释惑,消除政策认识误区,帮助更多金融机构懂政策、用政策。
二是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建立涵盖金融机构再贷款申请、受理、贷后评估管理体系,在规范业务操作的同时,简化申请再贷款的流程,激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的内生动力。同时,注重发挥再贷款激励约束作用,对涉农、民营、小微领域贷款投放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加再贷款额度支持,形成“涉农领域贷款投放越多、再贷款额度越高、资金成本越低、经营越好”的正向激励。对相关领域贷款投放不足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指导其提升涉农等领域贷款占比,尽快达到再贷款使用条件,更好运用央行低成本资金改善自身经营。
三是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抓住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出台后,全国范围内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的有利契机,向总行申请增加再贷款额度支持,充分满足省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再贷款需求。同时,加大再贷款额度分配、调剂力度,在政策框架下,优先保障有需求、有能力机构再贷款使用。前三季度,全省共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61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2亿元。
在政策引导支持下,全省金融机构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稳产保供等领域融资需求,不断推出适配性强的金融产品,如针对中原农谷种业基地,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金燕农谷快贷”“育粮易贷”,精准解决种业生产资金需求;打造“豫农振兴贷”专属产品,为尉氏红薯、温县山药、宁陵酥梨等55个特色产业“量身定制”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农业强省的质效不断提升。
从最新政策评估结果看,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达300万户。参评机构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利率平均同比降幅为0.91个、0.8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一般贷款利率降幅0.34个、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