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再次采取行动,减持了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一数据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披露而得知。如今,中国在美国国债上的总持仓量已降至7400亿美元左右。而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调整后,从2022年至今,累计抛售了近3000亿美元的美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海外持有美国国债的排名也悄然滑落,从长期第二的位置跌至了第三,为日本和英国所超越。
美国国债的规模如滚雪球般不断膨胀,现在已经逼近40万亿美元。这不仅让我们看到经济实力的幻影,更让诸多国家对美国未来的偿还能力心存疑虑。美国每年为其国债支付的利息高达1.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不少国家的年度GDP,令人咂舌。如此巨额的债务,无疑加剧了国际间对美元信用的担忧,也让各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与美国的金融关系。

随着美国国债的不断增大,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正受到严重威胁。倘若这种情况持续发展,谁又能保证美国一定会如约偿还?美国政府的减税政策和对外国商品的加税,无形中加重了全球市场对美元的疑虑。此时,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再把自己的财富系在一个越来越不稳定的货币上。
对于中国的这一系列操作,特朗普的态度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他并没有选择认真审视美国的财政问题,而是将矛头直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甚至以公开的人身攻击方式表达愤怒。特朗普在多个场合对鲍威尔进行批评,称其“无能”“愚蠢”,更是放言希望能立刻更换他。这样的言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历任总统对于美联储独立性的潜规则。
特朗普的反击并非毫无缘由。首先,中国的持续减持美债,让美国国债市场愈加不稳,进而导致利率攀升,使得美国政府借款变得更加困难。这一连锁反应就像是恶性循环,难以打破。其次,美联储对利率的执拗态度,恰巧与特朗普希望快速降息的经济策略相悖。特朗普急于找到能够倾听他声音的接班人,以便通过低利率来刺激经济,从而在2024年的中期选举中获取选票,营造出经济复苏的良好氛围。

特朗普的攻击不仅仅是个人恩怨的延续,更是揭示了深层次的制度危机。美国建立在美联储相对独立基础上的金融体系,如今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长期以来,保持美联储独立性被视作美国金融信用的基石,而特朗普的行为则明显是在撕扯这一基石,给美元的全球信誉投下了阴影。
当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攻击逐渐升级为对美联储整体的压制时,市场分析人士开始警告:如果鲍威尔真的遭到解雇,那么美元及美债可能会遭遇大规模的抛售,整个金融市场或将随之动荡。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青睐的接班人多为“鸽派”,主张降息,这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美国的通胀问题,而这种策略短期内或许能够缓解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全球信任度。
很显然,我们正身处一场“选票政治”与“专业治理”之间的激烈碰撞之中。为了满足眼前的政治利益,特朗普似乎不惜牺牲美国金融体系的独立性,将其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美国的宏观经济稳定,更可能将日益松动的美元霸权推向绝境。

或许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历史的转折,特别是当金融工具被武器化、制度的独立性被政治打破的背景下,美元霸权的根基正逐渐变得不堪重负。新时代的到来,是否意味着一个经济霸主的陨落?美联储的独立性,正在经历着最严峻的考验。而面对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动荡,相关国家如何选择应对,将成为未来经济走向的重要变数。
上一篇:博罗县永惠佳木材店(个人独资)成立 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