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换个选题。
一起事件,两面回应,就差银行的监控了。
说的是株洲农行那事。
5月14日,湖南株洲的网友爆料,他的姑妈重病住院,为了支付医药费,姑妈让表妹带着两张身份证和存单到中国农业银行田心支行取款。
家属说,工作人员知晓存款人身体健康不行,仍坚持让本人到现场。
家属沟通无果,打电话投诉没用,表妹只好联系家人把62岁的母亲推来银行,验证流程还需要对当事人进行人脸识别,让病人做出抬头摇脸眨眼一系列动作。
可老人身体不便验证不成功,折腾了将近两个小时。
意外发生,老人离世。
从亲属的爆料看,表妹带着两人的身份证,至少能证明谁来取款,代理人的身份是透明的。
如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文件,可以让代理人提供户口,委托书之类的。
完全没必要让病人亲自跑一趟。
不过,其中有一个细节,表妹输错了密码。
后续她便遇到被要求只能当事人亲自来取钱的难关。
可密码到底是多少,电话可以确认啊。
至于输错密码,哥可以理解,人一旦紧张,大脑容易空白。
我爸生病时,我曾多次输错过取款密码。
我妈取款时也输错过密码。
但银行可能不这么想,输错几次你的卡就被锁住了。
目前各方都有回应。
家属说,当时病人正在转院,没人告诉他们银行可以上门服务。
农行株洲分行表示哀悼,重视,调查,并称经法警确认老人是突发疾病死亡,已经上报市里进行处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株洲监管分局也已经介入调查。
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事情已经出现了魔幻剧情节。
人活着时,抬也要抬到现场当面验证,人脸识别,证件资料一个也不能少,折腾半天钱没取出来。
人当场去世后,银行工作人员一通操作把钱取出来了。
按照家属的叙述,银行存在照章办事的制度性懒惰。
说你工作有温度,却让病人本人到场。
夸你照章办事,取款又能不经本人验证了。
银行在整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服务,是让客户自己克服。
不过,银行的回应,完全是另一个版本。
1、密码:死者彭女士的女儿带着身份证和存折取款,连续三次输错密码,跟家属的介绍一致。
2、死者状况:密码错误后,女儿说会带彭女士到网点,未提彭女士的身体状况。
3、应急措施①:彭女士到达网点后,柜员发现她身体不佳,开启特殊流程,并告知可上门服务。
4、应急措施②:工作人员提醒家属,可将钱直接打到医院,家属没回应。
5、拒绝:家属不打算送老人去医院,要拿钱办后事。也拒绝让老人先回去休息。
讲真,哥起初天然倾向相信家属,毕竟类似带着病人去柜台的新闻见过不少。
此前,在四川绵阳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也出现过类似新闻,家属被迫将卧榻老人推到银行,银行也回应说家属能代办,但老人的银行长期未动,成了不动户,想取钱只能请本人到现场。
看到这些条条框框,会有一种恐惧。
单身老去的人,或者没娃老去的人该咋办?
至少都面临一个困境,当自己失能而急需用钱时,自己的存款无法用来应急。
需要提前做准备,给朋友写好委托书,请居委会做好认证,只等入院后医院补充病情说明,做足取款应急的前置准备。
但银行的回应迅疾,如果所述属实,那会是另一个悲剧。
银行是最后的舞台。
舞台上的主角们在人和财之间做着选择,类似的故事也已无数次上演。
虽然他们在亲人去世后,临时增加了舞台上的桥段,让银行不得不回应,但哥又很难说什么。
普通家庭挽救亲人的生命,其中压力,想必看到这里的同学已经开始胸闷了吧。
来源:新闻哥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