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环生物”“*ST四环”)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实现营业收入约1.8亿元至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12%至79.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0万元至1300万元,去年同期公司亏损1105.81万元,可能较去年同期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持续拖累业绩
关于公司今年上半年预计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四环生物表示,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略有下降,亏损同比增加;同时,母公司因支付证券虚假诉讼案律师费等管理费用同比增加,导致母公司亏损金额同比增加。
此外,四环生物表示,报告期内,全资子公司江苏晨薇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与江阴鑫港发贸易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江苏晨薇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向江阴鑫港发贸易有限公司批量销售苗木,因此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带来的额外费用负担,早在2024年就已经成为四环生物亏损的原因之一,目前,该问题仍在持续拖累其业绩。
因证券虚假陈述,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四环生物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四环生物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7月8日,公司共收到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188名投资者的诉讼材料,原告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对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累计金额为4120.75万元。其中,已有154名投资者与公司达成了诉前或诉中调解,公司累计支付调解款918.70万元。
前实控人多次“爆雷”
四环生物前实控人陆克平的问题一直是四环生物的一颗“雷”。
出生于1944年的陆克平,现已年过80,此前多次涉嫌违法违规。自2014年开始,陆克平通过实际控制的13个证券账户、2个权益工具持续买入四环生物股票,扩大其在四环生物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数量和比例,以致其不晚于2014年5月23日成为四环生物实控人,且在2014年5月23日至2018年4月11日期间实际控制四环生物。但在其持股数达5%时及增持过程中每增加5%时未依法公告、报告,且在限制交易期内违法买卖股票,陆克平还指使四环生物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2019年,深交所曾发出多份关注函、问询函,持续追问公司实控人究竟为何人,直指四环生物此前未“坦诚以待”。2019年9月19日中国证监会的一纸罚书,为此前看似无实控人的四环生物“找到”实控人陆克平。据《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四环生物在2014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中披露“无实际控制人”等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另外,四环生物还有多起事件未履行报告、公告义务。证监会责令四环生物及陆克平等涉案人员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同时,对四环生物原实控人陆克平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2024年11月,陆克平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被没收违法所得2.32亿元。一个月后,陆克平一致行动人持有的27.78%股权被司法拍卖。今年1月22日,相关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完成后,福建碧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碧水投资”)成为四环生物控股股东,邱为碧成为实际控制人。此前,陆克平掌控的海润光伏、威创股份、江苏阳光等公司已先后退市,四环生物的控制权最终也未能守住。
连续4年亏损
业绩方面,四环生物已连续4年营收下滑、净利润为负,2021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3.51亿元、2.70亿元、2.35亿元、2.04亿元,同期亏损分别为3478.99万元、4879.28万元、7526.99万元、1.1亿元。今年一季度,四环药业同样业绩不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591.47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296.72万元,亏损幅度大幅增加。
4月30日,四环生物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四环”。
医药集采压力、行业竞争加剧,是其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四环生物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EPO注射液、注射用白介素-2的市场认可度高。但近年来集采范围持续扩大、种类增多,新进品种和续约品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加上仿制药的冲击,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四环生物销售压力激增,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早在2015年年报中,四环生物就提及,近年来,医药行业监管力度日益加强、竞争日趋激烈、原材料及人力资源成本日益上涨,行业形势愈发严峻。利润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研发投入,直接导致了公司创新能力的不足。2019年以前,四环生物研发人员仅个位数,2020年增至16人,此后每年增加,至2024年研发人员增至37人。2025年一季报中,四环生物就提及,为了应对医药集采,提高竞争力,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今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09%,为905万元。2023年、2024年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达到12.38%、14.25%,但均不到3000万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尽管四环生物的营收较同期回升,但这主要依靠非经常性的苗木批量销售,而非核心医药业务的实质性好转。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医药行业收入占公司营收97.34%,而建造养护行业收入仅占公司营收2.01%。四环生物若想实现扭亏,未来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