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杨少,裕邦中国,汉寿县融媒体中心,农村新报。
2025年7月28日,IP地址为河北的博主“@杨少”发布了一则视频分享了自己在野外水域垂钓的神奇经历,视频并没有配文,但视频内有加字幕说明了情况,因此相当明了。
一开始是博主意外钓到了一只估摸着就3~4两重的小甲鱼,这本身没啥大不了的,但关键是这只小甲鱼的全身都是金黄色的!我认为大概率就是得了白化病的个体,所谓的白化病是一种因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生成异常遗传性疾病,涉及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多个基因,比如TYR、OCA2等被抑制了活性甚至是直接缺失了,导致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其全身包括眼睛的颜色都会变浅。
而这只小甲鱼的眼睛也是红色的,说明其大概率就是白化病导致的颜色异常,才会连眼睛的黑色素都缺失掉了,当然这肯定是会影响视力的。总之如果是野生的,那算是相当罕见了。
博主也认为自己的运气相当好,但是他非常的有格局。如果是大部分普通人,包括我,钓到这样的个体肯定是会火速收杆回去将黄金甲鱼养起来或者寻找卖家,结果博主居然是想着黄金甲鱼代表好运,那就放生掉看能不能“好运连连”吧!然后果断将其放到水中,这只甲鱼情况非常好,马上就扑腾着四肢逃走了。
真正“神奇”的事情在后面,博主继续在这个水域的同一个位置垂钓,结果很快又钓到了一条黄金甲鱼!都还不敢确认是不是刚才那只,博主先把它放进鱼护,结果下一杆又拉起了一只黄金甲鱼。就这么一只接着一只
感觉有点不对劲,黄金甲鱼也许不够令人惊叹,但连续钓到这么多,肯定是有问题了。
不少网友表示这只甲鱼被博主放生后,带着全家来报答了。也可能是把博主当成免费的饲养员了。
听着完全是随口开的玩笑,但是不得不说,我还真觉然这些甲鱼可能是真把博主当成饲养员了,不是因为甲鱼多聪明,而是因为这些黄金甲鱼明显不是野生个体!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么多白化个体的,因为白化个体在野外环境太明显了,很容易被捕食者盯上;同时它们本身视力很差,很难去狩猎;普通的甲鱼也不会选择这些个体进行交配,因此这样的黄金甲鱼的野外存活率非常低。
有些网友猜测这些甲鱼可能是被放生了的。这个想法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些黄金甲鱼如果是被买来放生的,那么在此之前它们就是养殖的个体。
养殖的甲鱼是很容易被钓上来的,因为它们完全依赖人工投喂,并且一直生活在相对安逸、无需为生存和躲避天敌而高度戒备的环境中,所以警觉性、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遇到危险时的逃逸本能都很差,如果钓鱼人使用了猪肝、鸡肝、动物内脏、螺肉等味道浓郁且类似其饲料的鱼饵,它们就毫不犹豫地积极上前索食,于是就非常容易被钓上来。
另外,当它们进入陌生的野外环境,完全没有狩猎能力的它们饿得发昏之际,突然看到诱人的钓饵时,就扎堆争先恐后地去抢食,减少了犹豫和试探的时间,增加了吞钩的概率。
后来有当地的网友告知了真实的情况,原来是阜平东庄甲鱼养殖场被洪水袭击了,这些甲鱼被洪水给冲了出来,从编制户变成了流浪汉。
难怪呢,完全能解释为什么博主可以连杆钓黄金甲鱼了。
黄金甲鱼不是很稀奇吗?怎么就能随便大量饲养了?
如果是在野外发现黄金甲鱼,那确实是非常珍贵,但人类厉害就厉害在能够在这种万分之一概率的变异给稳定下来,培育成稳定的性状。人类会让野外偶然发现的变异个体进行连续多代筛选体色最纯正的亲本交配,并借助基因标记技术追踪控制黑色素合成的隐性基因,逐步提纯血统。为避免白化种苗抗病力弱的缺陷,养殖场采用益生菌强化肠道并设计阶梯式水温环境,同步配合避光养殖抑制黑色素生成,最终实现金黄色性状的稳定遗传,当前孵化率可达92%。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全国的黄金甲鱼养殖集中于湖北汉川/大冶、河北保定及湖南汉寿(,总养殖面积超万亩。
产能很高了,那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作为食用目的的黄金甲鱼的批发价约46元/斤,5斤以上的大个体也许能达到了百元一斤,不过也没有普通野生甲鱼贵。你现在随便去购物网站上搜一下,单只也就卖20多块钱,如果批发买肯定更便宜了。
咱们中国人觉得金色是吉利的,所以黄金甲鱼是一直有销路的,刚开始繁育黄金甲鱼的时候,随便卖就有千元的单价,而现在大规模养殖已褪去稀缺光环,其实就是普通的养殖甲鱼品种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