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近期,多家银行召开的中期工作会议有关下半年工作重点中,均喊出了“反内卷”的口号。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也相继发声推进银行业“反内卷”,要求银行遵守自律机制约定、落实相关利率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引导银行业回归更加理性和健康的竞争状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政策引导与行业自驱正推动“反内卷”成为银行业共识。
7月30日,工商银行召开2025年党建暨年中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营重点工作安排中要求,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坚持产品客户对位,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固经营基本盘。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近日也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并将组织全行2000多名员工完成反“内卷式”竞争承诺书的签署。广发银行也在年中会议中表示,按照金融监管部门要求,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抵制“内卷式”竞争,坚持长期主义经营理念,守牢风险底线,以自身实力提升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行业协会也纷纷针对“反内卷”发布公约。8月1日,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发布《浙江银行业个人住房贷款自律公约》,直指当前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中存在的“返佣抢单”“暗箱操作”等“内卷”现象,从源头阻断不正当竞争链条。并指出明确抵制行业“内卷”,维护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秩序,遏制行业恶性竞争。此外,广东、宁夏等地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相继发声,落实反“内卷式”竞争整治工作。
“银行业确实早就需要‘反内卷’了。”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在多重压力下,我国银行业近年来陷入‘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为非理性的价格战、放松风险管理底线、服务同质化及考核机制扭曲等。”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进一步解释道,比如,在负债端,部分中小银行为吸引存款,在利率上浮基础上并赠送购物卡、现金券、米面油等;部分大型银行通过“手工补息”、冲存款时点等方式虚增规模。在资产端,个人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等年利率突破3%,低于资金成本,“赔本赚吆喝”等。
董希淼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银行规模负增长或低速增长,具有合理性。银行真正的价值从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发展的高质量和稳健性。所以,银行应从“规模崇拜”转向“价值创造”。市场和投资者应该理解,主动的规模控制不是退步的标志,而是走向更加高效、更可持续的必经之路。
“如今,政策引导与行业自驱正推动‘反内卷’成为银行业共识。监管层通过窗口指导、自律公约等方式遏制非理性竞争,叠加全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的生存压力,倒逼银行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国有大行的示范效应将带动中小银行跟进,形成系统性变革。随着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升级,银行需摆脱低效消耗转向价值创造,该趋势将逐步覆盖全行业并实现制度化运作。”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武泽伟认为,银行业“反内卷”势在必行,未来,可以在制度层面建立“监管红线+动态评估+自律约束”机制,优化KPI导向;技术层面通过数字化能力构建差异化服务,降低对价格战的依赖;战略层面转向生态协同,深耕产业链金融、养老金融等增量市场。“核心是将内卷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通过重塑价值创造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便银行层面更好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