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在广东省内率先推动“益企共赢计划+转型金融”综合服务模式落地,指导工商银行河源分行与河源某智慧农业科技公司签署《“益企共赢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为500万元,首期已联合广东粤财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向该农业科技企业授信智慧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贷款200万元。这是全省首笔智慧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业务,也是广东“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模式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据介绍,获支持的企业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双典型”,深耕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航天育种应用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已形成“种子—种植—农机—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企业拥有5200亩核心无人农场,是全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水稻无人农场。
了解到企业低碳转型融资需求后,工商银行河源分行迅速指定专员,深入基地调研,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对照人民银行《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农业)》标准,严格审慎评估企业转型路径,认定其技术路线符合“稻田甲烷减排、农田氧化亚氮减排、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智慧农业”四大方向。同时,为支持该农业科技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融资发展需要,工商银行河源分行为其定制了“益企共赢计划+转型金融”综合金融服务,并已依托农业转型金融绿色审批通道,高效完成了贷款授信200万元。
获贷后,企业将持续推动智能化“稻—紫云英”轮作种植模式,实现“增产—减碳降耗”的良性循环。紫云英作为绿肥,与水稻轮种,可以替代25%—30%化肥施用,亩均减施化肥15—18公斤,土壤有机质预计提升15%。同时,企业升级智能施肥系统和无人农机应用,应用无人机AI变量施肥技术,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化肥利用率提高5%以上;部署北斗导航无人农机集群,助推5200亩农场实施自动化管理,逐渐替代传统燃油农机,预计可实现年均减排二氧化碳当量约26吨,人力成本降低约80%。此模式下规模化种植高产航天水稻品种,预计较传统品种增产40%—50%、单位产量能耗降低40%。
据悉,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为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结构优化,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辖内开展转型金融“一机构一行业”突破行动,推动银行业机构加快适配辖区转型金融需求;与市科技局联合制定出台《河源科技金融“益企共赢计划”试点工作方案》,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自主协商签订中长期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协议,实施“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模式,为初创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提供更大额度、更低利率、更长期限的金融支持。此次工商银行河源分行支持该农业科技企业低碳转型,并在辖内率先签署《“益企共赢计划”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银担”联动合作为助力农业科技型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示范。
撰文:黄敏立
【作者】 黄敏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