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不良率降至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的“成绩单”,浦发银行于8月28日召开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管理层围绕成本管理、净息差企稳、对公业务突围及数智化转型等话题,回应市场关切。在谈及成本时,该行行长谢伟用房屋租金“算账”举例,通过严格审核房产续租事宜,压降年化租金9444万元,同时盘活闲置房产资源,更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率。对公业务作为浦发银行传统优势领域为业绩增长带来支撑,公司客户数增至243.69万户,对公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3%。面向下半年,浦发银行也明确了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方向,将聚焦“超级平台、超级产品、超级系统”三大建设任务,以技术赋能业务升级。
不良率降至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
继2024年净利润重回正增长之后,202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交出了一张“双增”答卷。
8月27日,浦发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加23.11亿元,增长2.62%;实现利润总额331.38亿元,同比增加29.68亿元,增长9.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加27.49亿元,增长10.19%。
报告期内,浦发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83.07亿元,同比增加2.61亿元,增长0.45%。不过,在市场利率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利息收支两端的定价水平均有所调整,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25%,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87%,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净息差1.41%,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在利息净收入平稳增长的同时,非利息净收入提升了盈利的多元化水平。上半年,浦发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22.52亿元,同比增加20.50亿元,增长6.79%;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1.57亿元,同比下降1.02%,其他非利息收益200.95亿元,同比增长12.14%。
资产质量方面则是收获2015年以来最好成绩,截至上半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1.31%,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已降至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拨备覆盖率193.97%,这也是自2016年后再次突破190%的标准。
“上半年浦发银行以数智化战略为统领,以强赛道、优结构、控风险、提效益为经营主线,积极推进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延续了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不断回升的向好态势。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也充分验证了浦发银行坚持的战略路径和发展模式,正确性以及可持续性”,在业绩说明会上,谢伟这样总结过去半年的经营成果。
成本管理算“细账”
在过去两年间,浦发银行先后迎来董事长、行长等高管变更,在新任管理层带领下,该行进行了组织架构、战略发展路径等一系列调整,盈利也出现恢复性增长。
为了让负债端管理发挥最大效用,上半年浦发银行明确短、中、长期资产负债管理目标,综合运用预算、考核、定价、财务、资本、组织等多种机制形成合力,加强对重点赛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客群的业务支持和资源保障,资产负债结构有效优化,净息差降幅显著收窄。报告期内,浦发银行净息差1.41%,较2024年末收窄1bp(基点),降幅收窄,趋势企稳。
对于净息差的改善,谢伟指出,“改善净息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浦发银行非常重视强调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通过主动、前瞻科学地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短中长期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来综合运用预算考核、定价、财务、资本、组织等机制形成合力,一体化推动净息差的改善”。
同时,谢伟还给出了一个测算数据,他强调,“如果在息差上面能够优化一个bp,就可以给营收多带来8亿元。当前国内整个银行业还处于降息周期,贷款利率仍将会持续下滑,但是各方面的决策也会非常重视银行息差的影响,预计未来一两年银行业净息差可能会逐步达到一个触底反弹的阶段,降幅会进一步收敛”。
控成本也体现在银行自身运营层面,谢伟“算账”举例道,银行的办公网点涉及很多房产的使用,浦发银行通过审核把关房产续租压降年化租金9444万元,租金的压降率达17.8%。在自有房产管理方面,将部分闲置房产对外出租,实现年租金收入达495万元;另一方面,对一些多余、闲置的房产通过处置转让盘活,获得收入4300多万元。
适度下沉挖掘对公增长点
作为最早登陆上交所的A股上市银行,浦发银行曾因对公业务突出,享有“对公之王”美誉,然而在历经成都分行造假案,加入零售之争后,浦发银行零售贷款利息收入一度超过公司贷款。如今,伴随着业绩的改善,市场对于浦发银行能否重拾“对公之王”荣光也保持高度关注。
从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对公依旧是浦发银行发力的方向。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公司客户数达到243.6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84万户,增长2.89%;对公营业净收入(含个人经营贷款)331.91亿元。存款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母公司对公存款余额38178.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9%;母公司对公活期存款余额占比46.46%,较上年末提升1.02个百分点。
上半年,浦发银行引导信贷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对公贷款余额(含个人经营贷款,不含票据贴现)37932.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3%。
零售贷款增速虽不及对公,但也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零售贷款(不含个人经营贷款)余额14978.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7.19亿元,增长2.37%。
谈及未来对公业务的新增长点,浦发银行副行长康杰指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区域发展方面,该行将持续聚焦“两重两新”战略部署,进一步向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经济区域纵深发力。同时,在做好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特别是以科技金融为引领的五大重点领域,全面打响浦发品牌。在服务活力区域的基础上,将拓展潜力区域。根据产业集聚程度、财税贡献能力等核心指标,筛选一批重点城市及部分百强县,适度下沉经营网络,提升区域覆盖深度与服务响应效率。
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面对未来对公业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浦发银行应围绕全产业链深化布局,依托大数据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多元的金融产品与综合服务,协助企业科学设计融资规模与方式。同时,应构建涵盖供应链风险管理、产业趋势研究、并购重组咨询等多个维度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银行数智化转型已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谢伟表示,今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提升年”,基于当前在数智化转型中的积累,该行明确了下半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下半年,在‘五大赛道’(即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的基础上,我行将聚焦打造‘三超’,即超级平台、超级产品和超级系统”,谢伟指出,通过2个超级平台解决客户感知、产品供给和技术迭代问题,通过5个超级产品解决需求精准对接问题,通过7个超级系统解决连接市场资源的能力问题;同时,全行也会集中资源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全力推动“三超”建设。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