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公众对金融虚假宣传的识别能力,引导理性选择金融产品,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我行开展了“远离虚假宣传”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多维度宣传举措筑牢风险防线,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筹备
1.锁定高危人群:针对老年人(易轻信“保本高息”)、理财投资者(易被收益夸大误导)、新市民(金融知识薄弱)三大群体,定制差异化宣传策略,如为老年人准备图文手册,为投资者提供产品合规查询实操指引。
2.强化员工能力:组织全员培训,解读金融虚假宣传的监管红线(如隐瞒风险、虚假承诺、伪造资质),结合本行及行业典型案例(如虚假理财、违规贷款宣传),提升员工宣传专业性与客户答疑能力。
二、核心宣传内容
1.拆解虚假宣传套路:重点揭露四类常见陷阱。理财类:以“高收益零风险”“保本保息”为噱头,隐瞒产品风险等级与费用条款;贷款类:宣称“无抵押、低利息、秒放款”,却暗藏高额手续费、违约金;资质类:伪造银行授权、监管背书,冒充正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服务类:承诺“代办理财、修复征信”,收取费用后失联或导致客户权益受损。
2.指引维权路径:告知公众遭遇虚假宣传后,可通过我行客服热线、12378金融消费投诉热线、监管部门平台等渠道投诉,依法维护自身财产权益。
三、宣传实施方式
1.网点阵地宣传:在各营业网点悬挂“警惕金融虚假宣传,守护财产安全”横幅,LED屏滚动播放警示视频;大堂经理对办理理财、贷款业务的客户“一对一”讲解,现场解答“如何辨别正规理财”“贷款宣传是否可信”等疑问。
2.线下场景渗透:组织宣传小队走进2个社区、3家企业,举办“金融防骗小课堂”,用通俗语言讲解风险;在社区公告栏、企业食堂张贴宣传海报,扩大覆盖范围。
四、活动成效
1.公众认知显著提升:活动后调研显示,78%参与群众能准确识别3种以上虚假宣传套路,主动咨询产品合规性的客户较活动前增加15%,理性投资、贷款的意识明显增强。
2.社会反馈良好:活动获当地金融监管部门肯定,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反馈“内容实用、贴近生活”,切实解决了“怕踩宣传陷阱”的顾虑。
上一篇:免费动账短信加速退场,降本增效下多家中小银行调整相关业务
下一篇:支付宝主体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