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2日,英伟达宣布将逐步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电力容量达10吉瓦(gigawatt)的AI数据中心,以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介绍,建设10吉瓦的数据中心,大概需要部署400万至500万块GPU,这相当于该公司今年的总出货量,或者去年的两倍。黄仁勋形容“这是历史上最大的AI基础设施项目”。
“除了英伟达,没有任何合作伙伴能够以这种规模和速度做到这一点。”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Sam Altman)表示,“一切始于计算,计算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基石。”
OpenAI与英伟达的合作可追溯至2016年。当时,黄仁勋曾亲自将首台AI超级计算机DGX-1交付给刚起步的OpenAI。
根据公告,此次千亿美元合作的第一阶段部署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使用英伟达下一代Rubin架构的平台。未来几周,双方将敲定这一战略合作的细节。
按照官方说法,英伟达与OpenAI的这项合作,将作为“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的补充。该项目在今年1月推出,由甲骨文、OpenAI和日本软银集团三家公司组成的合资企业,将在未来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10吉瓦电力容量的AI基础设施。OpenAI在该项目中负责运营,并与微软、英伟达、甲骨文等公司保持密切合作。
今年7月,OpenAI又与甲骨文单独达成协议,将“星际之门”项目的电力容量额外增加4.5吉瓦,但未披露该合作的具体规模。9月中旬有美国媒体报道称,OpenAI计划在约5年内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这一消息令市场惊诧,带动甲骨文的股价飙涨。由于OpenAI的年收入仅有约100亿美元,不少声音质疑这项3000亿美元合作的现实可行性。
随着英伟达投资OpenAI的消息公布,外界开始聚焦OpenAI、英伟达与甲骨文的“三角关系”。这层闭环关系中,英伟达为OpenAI提供资金支持,OpenAI向甲骨文购买云端算力服务,甲骨文又向英伟达采购芯片,三方在这场AI算力游戏中荣辱与共。自2019年微软投资OpenAI以来,这家大模型巨头长期使用微软的Azure云计算服务。与甲骨文加深合作,被解读为OpenAI减少对微软的依赖。
OpenAI亦在探索自研芯片,减少对英伟达的绝对依赖。9月4日,美国ASIC芯片(定制化芯片)服务商博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福阳(Hock Tan)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在此前三大客户基础上,公司新增一位重量级客户,已经订购了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定制AI芯片。虽然陈福阳并未透露第四位大客户的身份,但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该客户正是OpenAI。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