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翻国际财经新闻,总绕不开一个词,那就是去美元化。
不再是几年前零星的讨论,现在更像一场无声的集体行动:亚洲国家试水中本币结算,美国盟友悄悄调整贸易货币,资源大国干脆跳出美元体系。
这不是某个国家的一时冲动,而是全球对美元霸权长期依赖后的理性反思,一场关于货币主动权的重新争夺,正在慢慢拉开序幕。
那为何一定要去美元化呢?完成去美元化还要多久?
从“试水”到“破局”
去美元化最直观的变化,藏在一笔笔具体的国际贸易里。
去年七月,印度正式推出卢比国际贸易结算机制,虽然初期覆盖范围有限,但这是这个长期依赖美元进行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国家,第一次明确把“摆脱美元绑定”摆上台面。
更让市场意外的是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在亚太的核心盟友,它今年在铁矿石交易中首次用人民币结算。
要知道,铁矿石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之一,过去几十年几乎默认用美元定价结算,这次转变,相当于在美元的“传统势力范围”里敲开了一道缝。
但真正让去美元化有“破局感”的,还是俄罗斯的选择。
作为全球石油天然气出口占比达1/6的资源大国,俄罗斯原本在能源贸易中高度依赖美元结算,直到被踢出SWIFT系统、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遭冻结。
这两件事彻底打碎了“美元资产安全”的神话,也让俄罗斯彻底对美元体系丧失信任。
倒逼之下,俄罗斯推出了本土版结算系统,到今年六月,已有12个国家的70家金融机构接入。
更关键的是,它上个月在东方经济论坛上宣布,也要用人民币结算天然气。
这意味着印度、土耳其这些常年从俄罗斯买能源的国家,不用再绕到美元去完成交易,相当于给非美元结算打通了“实战通道”。
其实不止这些国家,巴西今年也和中国达成协议,用人民币和雷亚尔进行双边贸易结算;东南亚一些国家在跨境电商交易中,也开始尝试用本币或人民币结算。
这些动作单独看或许不起眼,但连起来看就能发现:大家不是要“推翻美元”,而是不想再把“所有鸡蛋放在美元篮子里”。
谁也不想哪天因为地缘政治冲突,自己的资产突然被冻结,或者因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平白承受汇率波动的损失。
美元霸权的“裂痕”
各国之所以集体动起来,根源还是美国自己“消耗”了美元的信用。
过去几年,美国的操作彻底打破了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基础:先是冻结阿富汗央行资产,后又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还摆出“不还天经地义”的姿态。
要知道,美元能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核心靠的是“信用”,大家相信持有美元资产安全、能自由兑换。
可现在美国把货币和政治绑定,动辄用“冻结资产”当武器,相当于自己拆了美元霸权的“地基”。
更让各国难受的,是美国“收割全球”的货币政策。
这两年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压力,大肆印钞,数量几乎等于过去40年的总和;后来为了压通胀,又疯狂加息,美元汇率大幅升值。
这一放一收之间,苦的是其他国家:美元升值意味着各国进口能源、粮食要花更多本币,直接推高国内通胀。
而那些借了美元债的新兴国家,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陡增,斯里兰卡就是典型例子,直接陷入债务危机,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连美国的盟友都受不了这种“收割”,今年上半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从1.06万亿美元降到9677亿美元,缩减了近一成。
欧盟、英国、日韩也在悄悄抛售美债,其中土耳其最果断,抛售力度之大,直接把自己移出了美国主要债权国名单。
盟友的“用脚投票”很能说明问题:过去大家跟着美国用美元,是觉得有利可图、安全可靠;现在美元既不安全,还会“吸血”,自然要想办法自保。
这种信任的流失,比短期的结算货币变化更致命,因为它动摇的是美元霸权的根基。
替代货币的现实门槛
不过得客观说,虽然去美元化在加速,但短期内美元的霸权地位还很难被撼动。
直到现在,美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依然是全球第一: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虽然下降,但仍超过50%。
全球央行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去年三季度降到了58%,创26年新低,可第二名欧元才刚过20%,其他货币差距更大。
换句话说,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单独替代美元的角色。
那如果未来真有货币能挑战美元,得满足哪些条件?
首先最关键的便是发行国的综合国力必须足够强,还得能保持中立,不能像美国这样把货币当政治工具,否则很难获得全球信任。
而且发行国的货币本身要稳定,国家信用得过硬,不能随便印钞、随意冻结他人资产,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发行国最好是能源或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方,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都非常大的需求,这才能有足够的货币与能源的流通基础。
更关键的是得有完整的产业链,能抵御美国的技术封锁和贸易施压,不然很容易被卡住脖子。
货币的流通时间要长、范围要广,得让全球商家和机构都愿意用、习惯用。
所以综合下来,当今全球只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实力,而现在也正在被多国推崇,逐渐称为国际贸易的主流。
但想要完全的替换美元,难度还是非常大的,除了能在国际上替代美元,还要有应对美国经济冲击的能力。
这条路难度大、时间久、冲击强,几年内恐不能完成,但如今多国已经提上了路程,美国要是还不知悔改,弥补自己的信用,美元的命运就已经定了。
结语
其实现在看,单一货币替代美元的可能性不大,未来更可能是“多极化货币体系”:美元依然重要,但人民币、欧元、甚至一些区域货币,会在各自的贸易圈里发挥更大作用。
这种多极化不是谁打败谁,而是让全球货币体系更均衡,各国不用再看单一货币的脸色,这或许才是去美元化的最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