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闪崩,首饰克价一日缩水83元,华尔街分析师和普通投资者共同面对这场意料之中的“技术性回调”,黄金的避险神话是否依然可靠?
国际金价在10月21日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暴跌。现货黄金一度下跌超6%,跌破每盎司4100美元,创下1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与此同时,白银也暴跌超8%,铂、钯等贵金属纷纷遭遇抛售。这场贵金属的集体“大跳水”发生在金价刚刚创下历史新高后不久。
本周初,国际金价一度涨至每盎司4381.21美元的历史峰值。今年以来,国际金价已上涨了超过50%,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让投资者不禁要问:刺破金价的是什么?
市场突变:从狂欢到恐慌
金价的暴跌来得迅速而猛烈。10月21日,贵金属市场遭遇广泛抛售,黄金、白银价格纷纷大幅下挫。
在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收于4089.5美元/盎司,下跌0.84%。
这场暴跌并非孤立事件。至10月23日,国际金价已连续第三天高位回落。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在22日盘中一度逼近每盎司4000美元关键心理关口,随后在23日亚洲早盘时段小幅回升至4090美元左右。
金价的暴跌迅速传导至全球市场。10月22日,A股黄金股开盘集体大跌,中金黄金、山金国际跌超8%,赤峰黄金、山东黄金跌超7%,湖南黄金、紫金矿业跌超6%。
港股同样未能幸免,紫金黄金国际、山东黄金跌超6%,灵宝黄金跌超5%。
民间金市:从抢购到观望
金价暴跌的直接表现是在民间金市。一夜之间,国内金饰价格大幅下调。
周大福金饰报价1235元/克,较前一日下跌57元/克;周生生金饰报价1238元/克,较前一日下跌51元/克;老庙黄金金饰报价1211元/克,较前一日暴跌83元/克。
这样的价格变动意味着,一条40克的金项链在一夜之间贬值了超过3000元。
在此之前,各大品牌金饰陆续提高了“一口价”价格。周生生于10月16日完成“一口价”商品调价,涨幅20%-30%;周大福也计划在10月底上调一口价黄金产品价格,大多数产品的提价幅度预计在12%到18%。
金价暴跌让刚刚以高价购买黄金饰品的消费者措手不及,也让持金待售者后悔莫及。
暴跌背后:获利了结与技术性回调
对于这次金价暴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直接原因是前期超买后的技术性抛压。
彭博社报道指出,技术指标显示,本轮涨势可能略显过度,本周的回调令市场稍显疲态。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资金获利了结是近期金价滑落的重要原因。
华尔街日报援引苏克敦金融研究团队分析称,投资者一直在对上周的投机性飙升进行部分平仓。
贵金属价格回落可能反映出投资者获利了结及避险资金流的减少。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也为金价下跌添了一把火。俄乌冲突呈现降温态势,泽连斯基称乌克兰已准备好结束俄乌冲突。
这一因素阶段性削弱了黄金的避险需求。
“不要去接飞刀”?
面对金价暴跌,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是否可以“抄底”?对此,市场流传着一句经典的格言——“不要去接飞刀”。
这个比喻源于华尔街,意指不要试图购买正在快速下跌的资产,即使它们看起来诱人可买。
就像在厨房里试图接住一把飞刀可能导致受伤一样,尝试购买某些类型的迅速下跌资产可能会严重损害你的投资组合。
著名投资者段永平对“接飞刀”的理解更为深入:“人们在接飞刀的时候往往想的是这个股票过去到过什么价,而不是想的这个公司值多少钱”。
他认为接飞刀当然要看企业价值,但也要看图形,如果股价是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陡峭跌幅,轻易不要接。
在波动市场中,风险管理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业内专业人士指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仍可以投资黄金,但需理性看待当前黄金的行情,要谨慎“抄底”。
建议投资比例控制在占家庭金融资产的10%-15%,用可投资3年以上的“闲钱”参与,优先黄金ETF,慎选黄金期货。
牛市未完还是拐点已至?
尽管金价短期大幅回调,但多数机构认为,黄金的长期上涨逻辑并未改变。
长期投资者、对冲基金Crescat Capital的凯文·史密斯表示,本周的回调是一次健康的回调,推动金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
多家机构认为,短期投资黄金需关注节奏,但长期价值依然凸显。国泰基金发表观点表示,短期来看,黄金或受一些因素影响有所回调,但支撑贵金属上涨的长期基本面因素尚未改变。
这些因素包括: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美元信用体系受到挑战、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渐显以及国际贸易关系存在不确定性等。
央行持续买入、全球信用风险与通胀预期仍将支撑金价在未来几个月重拾升势。展望后市,分析师普遍预计明年价格或将达到 4500美元/盎司。
回看历史数据,以黄金为例,200日均线是重要的观测回调的指标。机构数据显示,一般国际金价超过200日均线偏离超过24%,就会有时长为3-6个月,幅度在负18% 左右的回调。
市场总在波动中寻找平衡。没有人能准确预测金价的底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金融市场中,没有哪种资产会直线上涨,阶段性调整是健康且必要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也许最重要的不是预测市场,而是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避免在市场剧烈波动中成为那个“接飞刀”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