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现徘徊在 4029 美元附近,较前期高点跌超 8%;国内沪金跌至 917.8 元 / 克,一周内跌去 12 元 / 克。金店里又排起长队,有人举着 “金价跌了该抄底” 的攻略,一口气买了三件古法金手镯,觉得 “又能戴又能涨”。
但中国 (香港) 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一句话戳破真相:“金饰是消费,金条才是投资,把二者混为一谈,跌的时候亏得最惨。” 金价下跌背后,这三个核心区别,90% 的人都没搞懂。

先明确最核心的定位差异:金饰的核心是 “装饰功能”,投资黄金的核心是 “资产增值”,二者的设计逻辑完全不同。
金饰是典型的 “消费 + 储值” 双属性产品,但投资属性极弱。广东省黄金产业协会会长甄伟钢指出,年轻人买金饰更多是悦己消费,看重 IP 联名、古法工艺这些设计感,比如周大福的蜡笔小新联名转运珠、老庙的非遗花丝系列,这些附加值和 “投资保值” 没关系。就像买名牌包,皮质是基础,但溢价全在品牌和设计上,黄金只是金饰的 “原材料”。
投资黄金则是标准化的金融资产,比如银行金条、黄金 ETF,它们的价格几乎完全跟着国际金价波动,没有多余附加值。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总监李钢说得直白:“金条的功能就是追踪金价,就像股票追踪公司价值,不存在‘好不好看’的额外成本。”
简单说:买金饰是 “为喜欢买单”,买投资黄金是 “为金价波动买单”,目的不同,结果自然天差地别。

普通人最容易踩的坑,是没算清 “溢价成本”。金价跌 10%,但金饰的溢价可能高达 30%,根本赚不到钱。
看一组真实价格对比:10 月 31 日上海黄金交易所 Au99.99 原料价是 917.8 元 / 克,工商银行的投资金条卖 868.4 元 / 克,溢价仅 2%-3%;而周大福、老庙黄金的足金金饰,售价却高达 1098-1105 元 / 克,每克比金条贵了近 200 元,溢价超 25%。
更坑的是 “一口价金饰”。某品牌的小克重吊坠卖 3999 元,实际称重才 2.5 克,折算下来每克 1599 元,是原料价的 1.7 倍。这些溢价里包含了工艺费、品牌费、门店租金,而这些成本在变现时一分钱都收不回来。
北京的张阿姨去年花 2.3 万元买了 20 克古法金镯,当时原料价 850 元 / 克,金饰溢价 35%。现在金价跌到 917.8 元 / 克,看似涨了 7%,但算上溢价,实际还要亏 4000 多元才能卖出去。“以为抄底赚了,其实连成本都没回来。”

投资的核心是 “能兑现收益”,但金饰的变现难度和亏损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投资黄金的变现非常顺畅。银行金条可以直接回售给银行,价格按当天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价算,扣除 1-2 元 / 克的手续费就行;黄金 ETF 在证券账户里点一下 “卖出”,钱第二天就能到账,几乎没有门槛。
金饰变现则全是 “坑”。首先是 “压成色”,回收店会把足金 999 说成 990,每克少给几十元;其次是 “收杂费”,检测费、提纯费、折旧费加起来,100 克黄金能少拿几千元。更关键的是,金饰的工艺溢价完全不被认可,不管你买的时候花了多少工艺费,回收只按 “裸金克重” 算。
王红英还提醒一个隐藏风险:大克重金饰变现更难。“总价太高,很难找到承接的买家,容易砸在手里。” 有网友花 15 万买了 100 克的婚庆金饰,急用钱时回收店只给 11 万,亏了 27%。
搞懂区别后,选择其实很简单,核心看你的 “目的”:
(1)买金饰:只为喜欢,别想投资
如果是为了佩戴、婚庆、送礼,那尽管买金饰,但记住三个原则:
(2)买投资黄金:只为保值,拒绝 “颜值”
如果想抗通胀、做资产配置,只选两类:
(3)最关键的提醒:别把金饰当 “投资品”
金价跌的时候,别想着 “买金饰抄底”。金饰的溢价能轻松抵消金价涨幅,就算未来金价涨 20%,你可能也就刚回本。广东省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近一月因 “买金饰投资” 亏损的投诉,占了黄金类投诉的 68%。
黄金下跌不是 “乱买的理由”,而是 “理清需求的契机”。
喜欢古法金的温润质感,买金饰取悦自己,没问题;想给资产加层 “安全垫”,选金条或黄金 ETF,更靠谱。但千万别抱着 “既能戴又能赚” 的幻想,这世上很少有 “两全其美” 的事,把消费和投资搅在一起,最后大概率 “两头亏”。
消费要开心,投资要理性,拎清这一点,才不会在金价波动里交冤枉钱。
上一篇:昨夜,全线飘绿!金价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