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劭辉 通讯员 张琦 王珂】在洛阳,养老金融不只是一串串单调的数字,而是化作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精准的信贷投放和暖心的适老服务,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古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养老产业的未来。
截至2025年9月末,洛阳市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已达5.11亿元,位居全省地市首位,较年初增长67.5%,较去年同比增幅高达112.9%。其中,符合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条件的贷款投放达9486.78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政策、产品与服务三方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
政策有力度:从顶层设计到精准滴灌
为推动养老金融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率先出台指导意见,制作政策宣传手册,建立联动机制,并借助“敬老月暨养老服务消费季”等活动,推动政策直达基层。
不仅如此,该行联合民政、工信等部门,对全市养老机构及适老用品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养老服务优质项目库”,筛选出30个重点项目推送至银行机构,推动银企精准对接。两次养老产业银企对接会的举办,促成了4家企业成功获贷。
洛阳市森傲家具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生产的适老化家具入选工信部2024年老年用品推广目录,却在发展中遭遇资金瓶颈。工、农、中、建四大行洛阳分支机构主动上门,打破流程壁垒,最终为企业提供授信630万元,目前已到账150万元,有力缓解了其经营压力。
产品有深度:从“首笔养老贷”到“亿元级授信”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解决了经营困难。”在洛阳市金融支持养老产业银企对接会场,嵩县颐心源养生保健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颐心源公司)负责人紧紧拉着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的手激动地说。颐心源公司是一家医养结合、以医养老的养老机构,现入住老年人170多人。由于前期投资大、贷款利率高等原因,企业运转资金紧张,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工商银行洛阳分行经考察后于2025年1月向该企业发放贷款76万元,后期又结合企业经营情况把贷款额度提高到30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该笔贷款的发放也是工商银行河南省系统内的首笔“养老贷”。
针对养老产业投资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高等特点,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引导并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健全完善符合养老企业、项目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力争“能投尽投快投”。同时建立洛阳市养老金融服务质效通报机制,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激励监督。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负责人多次带队实地走访调研养老机构和企业,现场解决问题,推动养老金融落地见效。
洛阳泰弘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中国汉山(洛阳)老年安养基地项目”被洛阳市民政局列为普惠养老培训实训基地,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入住安养人员3100余人,提供420余个劳动就业岗位,将成为洛阳市最大的养老项目,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基于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考量,农业银行洛阳分行为尚未盈利的洛阳泰弘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中国汉山(洛阳)老年安养基地项目”授信2.7亿元,目前已发放贷款2.32亿元。目前该项目已有6栋养老公寓共648张床位投入试运营,有力地支持了洛阳市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有温度:从网点改造到上门服务
在提升硬件服务方面,洛阳市推动辖区金融机构打造养老金融示范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设立养老金融服务专区,提供“零钱包”服务、上门服务、流动服务等暖心举措。目前,全市已有百余家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建成一批养老金融特色网点。
在软性服务上,各机构积极开展反诈宣传、假币识别等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累计开展宣传200余场,惠及群众超10万人,上门服务超千人次,助力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在洛阳市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洛阳市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工商银行洛阳分行强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络,开发养老机构预付费资金监管系统,推出养老产业支持贷款产品,提供“养老+金融”的综合服务方案,既有效保障资金安全,又有针对性地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中原银行洛阳分行建立入院看病紧急应对机制,为老人入院看病开通绿色通道,得到患者与家属的一致认可。
从政策引领到产品创新,从网点改造到上门服务,洛阳养老金融正以“有力度的支持、有深度的产品、有温度的服务”,书写着一篇扎实而温暖的“养老金融大文章”,为古都的“夕阳红”注入金色希望。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