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银行这些年的发展势头不可谓不猛。
截至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在江浙沪地区城商行中业绩表现全面领先,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居首,已成为长三角“头号”城商行。
我们先来看资产规模,江苏银行已经超越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成为长三角以及江浙沪城商行真正的大哥,总资产规模达到了惊人的4.79万亿。与此同时,江苏银行的盈利能力那也是杠杆的,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实现营收448.64亿元,净利润202.38亿元。
而江苏银行最新发布的三季度,业绩表现同样给力。
三季报:稳如老狗
10月30日晚间,江苏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71.83亿元、同比增长7.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83亿元、同比增长8.32%。从营收来看,江苏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在上市银行中表现仍然是较优水平。
我们先来看江苏银行三季度的利息收入。该季度利息净收入达到了498.68亿元,同比增长19.61%,这个增速还是相当快,一方面受益于生息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另一方面也受益于负债成本的有效管控。
再来看江苏银行三季度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达到了45.49亿元,同比增长19.97%,营收占比回升至6.77%,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速较上半年的5.15%提升明显。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增速来看,一来显示江苏银行的非息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助于降低对息差的依赖;二来,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提升,也说明其非利息业务结构优化、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竞争力增强,且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盈利抗周期能力正在改善。
最后我们来看江苏银行三季度的投资收益如何。2025年前三季度,江苏银行投资收益115.99亿元,同比增长2.05%;受债市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0.01亿元,同比减少44.54亿元,两者合计占营收比例为15.77%,较2024年下降7.01个百分点。
由此看来,江苏银行的利息收入和手续费佣金收入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而投资收益拖累了三季报。但总体营收和收益,依然还是相当稳健。
不过,江苏银行在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开始暴露出多方面问题,这把宝刀也少了少年时期的几分锐气。

罚单前仆后继
Wind数据显示,江苏银行上市以来累计被罚69次,罚款金额合计5860万元。仅2025年1月至8月,就收到多张罚单,涉及贷款业务、基金托管、会计科目、保险代理、员工行为等多领域。
2025年1月,江苏银行总行因托管业务违规被江苏证监局责令改正,整改期至8月31日,监管验收结果尚未公开;同月,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因未尽职审核办理预付货款和个人收汇业务被罚60.6万元;同月,江苏银行镇江分行因多项贷款及账户违规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292.12万元。
2025年4月,江苏银行宿迁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款85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和罚款。
2025年6月,深圳监管局对江苏银行深圳分行罚款20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6.43万元,因该行存在贷款业务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保证金来源不合规等问题。相关责任人刘理进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刘波、詹日凤受警告处分。
从江苏银行接连被罚来看,可以看出江苏银行在贷款业务、内控管理、员工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公司治理,技不如人?
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江苏银行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头部城商行。标普ESG评分仅21分(满分100),路孚特评分45分,均在头部城商行中排名末位。ESG评估中治理低于行业均值,商业道德议题得分仅为行业均值的一半;董事会有效性信披缺失、违规处罚数量高企是主要短板。
评分低并非空穴来风。截至当前,江苏银行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就达到了1000多条。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利率过高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投诉背后反映出江苏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审批环节可能过于宽松,未能充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同时贷后管理也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
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25年6月降低到了0.84%,不良贷款率持续优化,但关注类贷款余额及占比上升。2024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293.6亿元,同比增长21.51%,占比1.4%,潜在风险转化压力显著。
与此同时,江苏银行的消费贷风险也开始暴露。江苏银行的线上消费贷产品不良率从2022年的1.8%升至2025年的3.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存在过度依赖规模扩张、风控门槛过低的问题。
此外,江苏银行的零售转型进展缓慢也需要加强。目前,江苏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38.2%,在头部城商行中近乎垫底,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达到了52.3%,这说明江苏银行对公的依赖度非常高,同时收入结构较为单一。
由此看来,在接二连三的罚单背后,江苏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地方还需要改进,如此才能更一步行稳致远,城商行一哥的位置才能真正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