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1月20日讯(通讯员 傅铭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11月20日是第12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上午9时,镇江市急救中心团支部联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于黎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以“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为主题的心梗防治科普培训活动。

现场

现场
现场,由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浩与市急救中心培训导师授课,通过专业讲座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急性心梗的识别、自救及急救技能。
活动伊始,张浩主任向居民阐释了“1120”的深刻内涵: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抓住求救的第一信号;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把握生命救援的宝贵时间窗。他指出,识别心梗的早期症状至关重要。“典型信号是胸口出现压榨样、紧缩样疼痛,像有重物压着,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肩、后背、颈部、下颌甚至上腹部。”

现场

现场
他特别强调了不典型信号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冒冷汗、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甚至仅出现牙痛、胃痛、下颌痛。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无明显疼痛,需格外警惕。”张浩主任提醒,对于急性心梗,“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迟一分钟抢救,都可能增加一分风险。
那么一旦发生心梗,该如何进行自救互救?急救中心培训导师详细讲解了心梗发作时的正确自救方法。
立即停止活动,马上躺下,解开衣领、腰带,不要走动、不要用力,减少心脏负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说明“怀疑心梗”“所在位置”“联系方式”,切勿自行驾车去医院。
急救中心导师特别指出了一些常见误区:“一是‘忍忍就过去了’心梗疼痛不会自行缓解;二是‘先吃点东西、喝口水垫一垫’,心梗可能引发呕吐,进食饮水易导致呛咳;三是‘家人开车送医更快’,私家车无急救设备,途中病情恶化无法处理。”
在实操环节,急救导师重点讲解了“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进行有效心肺复苏,是生命与死亡的分界线。急救中心导师利用教学模拟人,演示了标准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社区居民在导师的一对一指导下,亲自上手练习胸外按压、AED的操作,许多老人首次接触急救技能,学习热情高涨。“以前总怕遇到突发状况,现在学会了这些技能,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参与培训的居民感慨道。
此次活动是市急救中心团支部深化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一环,通过联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不仅提升了居民对心梗的防范意识,更强化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协同效率。未来,市急救中心将扩大此类科普活动的覆盖面,为构建全市心梗防治体系注入更多力量。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