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日本20年期国债迎来自2012年以来最差拍卖:投标倍数跌至2.5倍,远低于上月的2.96倍;尾差从4月份的0.34飙升至1.14,为1987年以来最高水平。
受此影响,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约15个基点,至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3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1999年首次发行该期限债券以来的最高水平;4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升至创纪录高位。而短期日本债券收益率则出现小幅下跌。
面对债市的剧烈波动,日本央行正面临是否继续推进量化紧缩政策的两难选择——继续推进可能进一步推高收益率,造成债券持有者巨大的账面损失;而放弃量化紧缩,则可能导致通胀失控和日元崩溃。
“30年和40年期债券因财政扩张风险和流动性下降而遭到抛售,但市场条件恶化现已蔓延至此前相对稳定的20年期债券。”三井住友信托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策略师Katsutoshi Inadome指出,“结果比预期的还要糟糕。”
瑞穗策略师Shoki Omori也表示,“标债拍卖结果不佳,凸显了超长期债券领域持续的供需疲软,加剧了人们对谁会出手购买的担忧。券商和投资者似乎不愿意持有存量债,这就增加了出现抛售螺旋式上升的可能性,抛售范围将从20年期债券扩展到10年期和30年期市场。”
尽管外国投资者在4月创纪录地买入了日本超长期债券,但他们在市场中的整体份额仍然有限。同时,日本国内参与者也未能填补空缺,多数大型寿险机构反而在削减国内的债券持仓。
数据显示,日本央行目前仍持有日本国债市场52%的份额,为日本国债的最大买家。截至上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长期政府债券为576.6万亿日元,与去年7月开始缩减债券购买规模时相比仅下降了2.2%。
根据此前制定的量化紧缩计划,日本央行计划每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的债券购买量,直至2026年第一季度月购买额降至2.9万亿日元,低于2024年7月的5.7万亿日元。
据悉,日本央行本周将向银行、证券经济公司、保险公司等市场参与者征询意见,了解他们对于央行应以何种力度实施量化紧缩政策的看法。
而根据日本央行发布的简报,市场参与者意见分歧严重。部分人士认为缩减购债有助于改善市场功能,但也有声音指出,长期债券供需动态的减弱是结构性的,央行可能几乎没有回旋余地来纠正这种情况。
简报还显示,一些人建议加快缩减速度,理由是日本央行持有大量债券,这导致了收益率曲线的扭曲;另一部分人士则认为,央行应该放慢购买速度,并指出减少购买可能会恶化流动性。
在去年7月宣布量化紧缩计划前,日本央行也举行了类似的会议。市场正密切关注6月16—17日的日本央行政策会议结果。
此外,国内的政治因素也使得日本央行关于量化紧缩的决定变得复杂。
日本债务与GDP比率超过250%。当收益率攀升时,政府的借贷成本将大幅增加,偿还现有债务的成本也会飙升。
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在国会表示,日本的财政状况“无疑非常糟糕,比希腊还差”。他反对通过发行国债来为减税提供资金,暗示在政府借贷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必须谨慎对待进一步的财政支出。
野村证券执行利率策略师Mari Iwashita指出,“结构性因素,如日本央行的影响力减弱、对超长期债券的需求减少以及对财政支出的过度依赖,可能继续使日本债券市场保持脆弱,而这些因素是日本央行无法单独解决的。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