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政坛又来了一出大戏。特朗普要以“贷款欺诈”的理由,强行解职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别忘了,这位库克理事在货币政策上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立场一致。换句话说,特朗普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鲍威尔。
问题来了——美联储从1913年成立以来,一直号称“独立”,不受白宫直接干预。可要是真被特朗普“法外开人”成功,那美联储独立性的神话,恐怕就要破产了。
听上去是不是很吓人?其实更可怕的是:这不是特朗普个人任性,而是美国制度里最深层的悖论正在浮出水面。
货币政策,被赤裸裸地政治化
别忘了,美联储的所谓“独立”,本质上是个“半吊子独立”。它既是技术官僚机构,又活在美国的选举政治里。
特朗普的动作,只不过是把这层遮羞布扯掉:既然货币政策能左右选情,那凭什么我不能动手?
一旦这种逻辑被最高法院背书,未来谁还会相信美元政策的专业性?届时美联储将沦为总统的“私人提款机”,美元霸权看似坚挺,实则根基在被掏空。
演戏还是撕破脸?
有人说,特朗普和鲍威尔可能是一唱一和,在“配合演戏”。这场戏的主题很简单:要让市场相信“9月一定会降息”。
几天前,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抛出一句模糊表态:“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没说降息,但市场却立刻自嗨:美股狂飙,道指冲900点,标普、纳指齐涨,美债收益率跳水,美元走弱,CME的降息概率从40%飙到90%。
这是什么?典型的“自己骗自己”。华盛顿只是点了个火星,市场却主动拿油桶冲过去。
对特朗普来说,这再好不过。股市上涨,就是他的政治资本。拿去当执政成绩也好,当对外谈判筹码也好,都是硬通货。
虚假的确定性,才是最大风险
问题是,美联储真的敢贸然降息吗?
别忘了,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突破1.8万亿美元,仅利息支出就快追平军费。高利率下压力山大,但一旦提前降息,美元可能更加脆弱,资本外逃风险大增。
所以你会发现,美联储始终在玩“模糊游戏”。它不会承诺降息,只会释放“可能”的信号。模糊,本身就是武器。
特朗普则配合唱“强干预”的戏码:解职库克,就是给市场添一把火,制造一种“降息更可能”的假象。最后美联储完全可以甩锅:“我们从来没承诺过。”
这就是典型的“虚假确定性”——市场被麻痹,投资者自我安慰,直到泡沫膨胀到无法承受。历史规律从没变过:虚假的繁荣,往往就是崩盘的前奏。
美国真正的隐忧:制度自毁
很多人担心的是“美联储独立性会不会被破坏”。其实更大的问题是:美国政客正把货币政策当作短期政治工具。
这不是别人攻破美元霸权,而是美国自己在拆地基。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金融繁荣掩盖了制度腐蚀,直到房价泡沫轰然倒塌,才露出赤裸的脆弱。
今天的区别在于:这次操弄的不是次级房贷,而是美元本身。
当全世界意识到美元不过是华盛顿政客手里的“选票筹码”,信任才会真正崩塌。到那时候,美元霸权的衰落就不再是学者们的假设,而是所有投资者的亲身体验。
所以说,特朗普的“解职美联储理事”,表面上像是一场冲突,实际上更像是一出合谋的戏。戏收得可能很体面,但留给全球的,却是危险的幻觉。
真正威胁美元的,从来不是中国的挑战、不是新兴市场的去美元化,而是美国自己。
毕竟,虚假的确定性,比赤裸裸的不确定更致命。
那么问题来了:当美元的信用变成了一场“政治表演”,全球资本还会继续心甘情愿地停泊在美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