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今年5月,人民币汇率韧性彰显,持续保持双向波动。5月23日, 人 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919。 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且有升值表现,体现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以及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汇率双向波动
方正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年初因外部冲击引发市场震荡,汇率双向波动区间明显扩大;进入4月后,受关税预期升温影响,人民币阶段性承压走弱;至5月后,受中美关税政策阶段性协调影响,汇率又呈现新态势。
在5月12日中美经贸会谈取得超预期进展后,5月13日,中国央行自4月初以来首次将人民币中间价设在7.2以下,报7.1991。之后几日,中间价都维持在7.2以下。
从离岸人民币角度来看,方正证券认为,2025年离岸人民币汇率呈现“先抑后扬”特征。年初受三重压力共振,离岸人民币(CNH)在1月中旬突破7.4关口,创2024年7月以来新低。此后央行通过强化逆周期调节(包括外汇市场干预及预期引导)稳定汇率,推动CNH逐步回升至7.3附近。随着5月中美达成暂停新增关税协议,市场情绪显著改善,当前,离岸人民币已企稳于7.2—7.3的波动中枢。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表示,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大幅对等降低关税,部分关税暂缓90天,标志着“关税战”的阶段性改善,极大缓解了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担忧,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包括许多外资机构也纷纷看多中国资产,从而引发大量资金涌入,推动人民币需求上升,促使人民币上涨。
中国太平家族办公室事务专家王蕾表示,从短期来看,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将维持汇率双向波动。中期需关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货币需求变化、新能源产业链出口带来的货币使用场景拓展。长期将取决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设进度,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进程。
渣打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认为,人民币中间价不排除进一步调强至7.17—7.18,但中国央行并无刻意推动升值意愿,未来人民币走强的程度可能有限。
国内政策支持增强
在国内方面,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因素也在积聚。方正证券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或将提高,人民币汇率将更充分反映外汇市场的供需变化。
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员吴燕表示,在人民币升值超预期的背景下,国内央行抓住机会于5月7日宣布了包括降准、降息等在内的多项政策以应对外部压力,同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于5月9日再强调三个“坚决”,以示稳汇率决心,且随着12日对等关税谈判迎来转机,离岸、在岸人民币应势双双升破7.2。其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或取决于美元指数表现与国内政策力度落地表现之间的对冲和博弈。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曾表示,面对外部冲击,中国政府早有预判和应对,年初已将“防范外部风险”列入工作重点。随着新一轮金融和宏观政策陆续出台,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支撑正不断增强。
方正证券认为,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实现渐进、有序的双向波动,避免因单边预期强化所引发的超调风险。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当局将通过动态调节汇率形成机制中的篮子货币权重与波动容忍区间,有效平抑短期投机性波动对汇率稳定造成的冲击。
在当前的汇率环境下,外贸企业也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管涛提醒,汇率风险管理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企业应聚焦自身主业,避免盲目押注汇率走势。汇率风险管理重在理性、防御、稳健,应成为企业涉外经营中的常态化策略。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