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价格高涨,引爆银条投资市场。
10月20日早盘,现货白银突破52美元/盎司,日内涨0.25%;纽约期银突破51美元/盎司,日内涨1.79%。
截至发稿,现货白银报50.810美元/盎司。
10月14日,现货白银再度创造历史,盘中价格一度冲高至每盎司53美元,打破保持45年的纪录。从2025年年初至今,白银已经累计上涨84%,涨幅远超黄金的56%同期涨幅。
高盛分析师在近日的报告中提醒投资者要对白银价格的上涨保持谨慎。他们表示,白银的市场规模小、缺乏央行支撑,使其波动性远高于黄金。一旦近期避险情绪出现变化,白银可能会面临比黄金更大的下行风险。
银条卖爆了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有投资者表示, 在某网络平台购买银条,显示“缺货”。
该平台相关购买界面显示,仅有200克、500克、1000克三种白银投资银条Ag9999产品,价格分别为2242元、5575元、11120元,工费分别为0.29元/克、0.23元/克、0.2元/克,实时银价为10.92元/克。
其中,200克和500克商品库存均显示为0件,1000克显示库存有36件。
10月18日,该平台白银专区的购买界面显示,所有商品均已售罄。
“以现在的价格来算,同样1万元能买大约10克黄金,但能买800多克白银,如果是一个月前持有的,如今白银比黄金多赚700多元。”一名投资者表示,买银条门槛更低,情绪价值更高。
在国内交易量最大的珠宝专业交易市场深圳水贝市场,一家较大的银店门口柜台摆放有不同规格的投资银条、银锭、银板料等。
“1000克的投资银条,有每克12.82元的,也有每克13.82元的。”该店工作人员王云(化名)介绍,这个价格比实时银价贵,是因为实时银价是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买料的价格。购买银板料,首先要加入交易所会员,加入会员是有费用的,另外还有手续费,算下来大概是每克多几角钱。
“如果客户只要几块1000克的银条,数量不多,可以现货拿走,价格为12.82元或者13.82元每克。如果要上百上千块银条,那么就需要排队预订,现在排队大概要等1个月左右。”据王云介绍,“有现货银条卖的实际上很少,预订也有风险,得相信商家不会跑路,因此还是当面交易买现货最好。”
王云坦言,这是因为银料紧俏,现在没货。
深圳水贝商家林凯表示, 目前在水贝这样的黄金珠宝交易聚集地,想要大克重的银条几乎得靠“抢”,也就是说需要支付每克超过大盘价的一定溢价才能锁到货。他从业近十年,还是第一次见银条这样火爆。
部分白银厂商的零售端已经显示银条“库存不足”。比如,融通银10月14日发布停止上架库存通知称:这段时间由于白银异常火爆,工厂生产量跟不上安排量,货期排期过久,现决定暂停库存上架。
上海期货交易所于10月15日发布公告称,某公司客户因在白银期货上自成交超限,被交易所限制在相应期货品种上开仓1个月。
10月1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提示风险:“近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贵金属市场波动较大,请各有关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理性投资,共同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涨势未终结?
业内人士表示,推动白银这一轮涨势的并非只有避险资产需求,供需平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白银拥有众多工业用途,其需求正呈现结构性增长,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领域的需求增长尤为显著。
招商期货金融衍生品主管徐世伟介绍,当前伦敦市场白银总库存中包含大量白银ETF持仓,这些ETF持仓在被赎回前无法流通,因此实际可流通库存可能不到4000吨,较去年年底的8000至9000吨减少幅度较大。
美国银行表示,自2021年起,白银市场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与能源转型所需的所有金属一样,白银也面临“需求不断上升但产能难以快速扩大”的矛盾。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称,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降息吸引资金流入,白银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然而,在短期内,白银价格的波动性和下行风险会大于黄金,这反映了白银市场规模较小且流动性较差。如果没有央行的支撑来稳定白银价格,即使只是暂时的回调,也可能引发市场的恐慌。资金流动可能会引发不成比例的回调,从而消除伦敦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而这种紧张局面正是近期白银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五矿期货研究中心贵金属研究员钟俊轩表示,当前白银价格创历史新高,全球白银现货持续运往伦敦将带来价格阶段性回调的风险。 从宏观驱动来看,美联储未来存在超预期降息的可能性,白银价格经过阶段性调整之后,仍存在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海通期货研究所贵金属研究员顾佳男认为,后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任何关于推迟降息或减少降息次数的“鹰派”信号都可能对贵金属价格造成打击;其次是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需要密切关注期货市场的持仓报告、ETF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一旦投机资金获利了结,可能引发价格剧烈波动;最后是实物市场的供需状况,特别是白银,需要验证其工业需求是否能消化当前的高价。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中国新闻周刊、券商中国、期货日报、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
封面丨CNSPHOTO
责编丨李沫楠 白雅琦 付颢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