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业绩报告。前三季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921亿元,同比增长2.72%,保持平稳增长。实现税后利润1896亿元、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777亿元,同比增长1.12%、1.08%,变动趋势较上半年改善。其中,外币金融投资折合34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0亿美元,增长16.52%。前三季度跨境电商结算业务规模近8,500亿元,同比增长超47%。中国银行全球化优势进一步夯实。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境外商行营业收入贡献度稳中有升。
全球化已成为中国银行一个独具特色的增长极。全球化是中国银行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最突出的差异化优势。100多年来,中国银行始终秉持全球化发展理念,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全球化业务的利润贡献度逐年提升,已连续四年持续攀升,从2021年的16.6%逐渐上升到2024年的22.3%。
全球化布局优势凸显
服务新发展格局
目前,中国银行全球网络已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4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实现对国际金融中心、G20成员国、金砖五国、东盟十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全覆盖,在周边29个国家中的18个设有分支机构。
为进一步提升境外机构竞争力,中国银行不断完善全球化发展顶层设计,优化境外机构“一行一策”战略规划,精准把握不同区域市场特征,全力打造以港澳为主体、多极发展的全球化新格局。持续巩固港澳地区领先主流银行优势,强化中银香港东南亚区域总部功能,赋能东南亚机构发展。加强中银欧洲作为欧盟区域总部的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中后台集约化运营。
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前三季“稳外贸”金融供给不断加大。为企业办理国际贸易结算业务规模稳定增长,服务跨境结算客户覆盖面同比增长近14%,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量超3.3万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3.2万亿元,均同比增长超17%。悉心支持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快完善跨境电商结算“全球化响应、全链条支持”服务体系,前三季度跨境电商结算业务规模近8,500亿元,同比增长超47%。
在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银行积极提供项目融资和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推进秘鲁钱凯港项目、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持续巩固跨境资本市场服务竞争优势,熊猫债、中国离岸债券、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量市场排名保持同业领先。倾力打造首家中资全球托管银行,全球托管产品服务体系、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全球托管规模4.8万亿元,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托管综合实力领跑中资银行。助力企业打通在岸和离岸资金通道,跨境资金池数量、交易量保持市场领先。
筑基探路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是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正逐步成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的主渠道。中国银行深度参与CIPS系统建设,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人民币清算行,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在离岸市场建设中,中国银行不断拓展人民币使用场景,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量市场排名靠前。在香港,其作为唯一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24年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5.3倍,助力香港巩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地位;在欧洲,协助匈牙利发行50亿元主权熊猫债,推动中东欧人民币使用迈出新步伐。
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784.83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据介绍,下阶段将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抢抓人民币融资成本优势窗口期,撬动和吸引客户在贸易融资、项目贷款中优先使用人民币,打造更强大的全球现金管理产品,推动形成人民币融资、结算、还款的闭环模式。
全力加速数字化转型
构建宽广“护城河”
从走出国门初创探索,到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网络;从首笔人民币清算业务,到年超千万亿元的清算规模;从单一跨境结算,到“融资+融智+科技”的综合服务;从传统的线下业务到线上服务;一件件一桩桩离不开中国银行大力度、覆盖前中后台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战略已经渗透到中国银行业务体系的各个层面。
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布局数字货币前沿,围绕零售、对公、跨境等场景开展广泛试点,在福建发布“两岸一家亲”主题硬钱包,创新智能合约赋能供应链数字金融新模式,积极参与数码港元Ensemble项目、数字澳门元研发,通过多边央行货币桥平台(mBridge)与阿联酋央行完成首笔“数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该成果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合声明》。持续探索人民币在新场景的应用,深度参与中马(马来西亚)、中柬(柬埔寨)、中越(越南)跨境二维码支付项目,有力拓展在境外部分国家清关、缴税等场景的人民币使用。
为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中国银行搭建了“一点接入 全球响应”机制与平台,让客户可以“足不出市”享受全球金融服务,开启全球商机,畅通跨境之路。
中国银行在加速数字人民币普及应用的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不断推动业务模式创新。人工智能的运用,作为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目前已覆盖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3000余个场景。借助大数据和AI技术,中国银行在贷前、贷中及贷后的风控管理中实现了全面智能化,有效提升了不良贷款管理的精确度。
综合化服务和数字化赋能,为中国银行构建了宽广的“护城河”。通过综合化特色金融服务与数字化降本增效的有效结合,以及多领域的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护航”,共同推动了中国银行在全球复杂的金融环境中走得更远、更快、更稳。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