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发现没?最近手里的信用卡越来越“鸡肋”了。
以前5万积分能换的电饭煲,现在得攒8万;机场贵宾厅想进?得先刷够18万才行。
更气人的是,楼下便利店居然贴出“拒收高端奖励卡”。
别骂商家小气,这事儿根子在Visa和万事达。

这俩支付巨头跟商家撕了20年,终于要握手言和了,咱们的信用卡福利,怕是要成“牺牲品”。
和解敲定!商家终于能挑卡了
说句实在话,这场拉锯战能有结果,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2025年11月刚爆出来的消息,Visa和万事达已经跟全球零售商们谈妥了和解框架,就等法院最后拍板了。
这次的协议说白了就两条,每一条都戳在要害上。

第一条是降费,但不是一步到位。两大巨头答应,未来几年里把“交换费”,平均降0.1个百分点。
可能有人觉得才0.1%,至于吗?
但你要知道,现在的交换费普遍在2%到2.5%之间,小餐馆卖100块的菜,刷信用卡就得给出去2到3块,本就薄利的生意根本扛不住。
第二条更关键:商家终于能挑着接卡了。
以前的规矩特霸道,你只要接Visa的普通卡,就必须接它家的高端奖励卡,哪怕这卡手续费贵一倍。

现在不一样了,信用卡被分成了三类:奖励卡、普通卡、商业卡,商家想拒哪类拒哪类,尤其是收费最高的奖励卡,以后可能真成“麻烦卡”了。
沃尔玛、Target这些大超市已经先试起来了,部分门店早就不接高端奖励卡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咱楼下的超市也会跟上。
这儿得透个底,这可不是双方第一次谈崩。
2024年3月就试过一次,当时只愿降0.07个百分点,还想让商家随便收“附加费”,结果法官直接驳回了,说巨头们诚意不够。

这次加了降费幅度,还明确了附加费的规矩,总算让双方都退了一步。
20年恩怨:刷卡费比利润还高
能闹20年,商家真不是没事找事。
这事儿得从2005年说起,当时一堆商家联合把Visa、万事达和大银行告了,核心就俩字:垄断。
你可能没算过这笔账:咱们刷信用卡拿的积分、里程,看着是银行给的福利,其实埋单的是商家。

你买100块的衣服,商家实际能拿到手的可能只有97块多,剩下的全成了交换费。
更坑的是,银行还总偷偷给用户“升级”卡片,普通卡变奖励卡,商家一分钱没多赚,手续费倒涨了一截。
这几年商家的压力更是直线飙升。
有数据说,2023年光Visa和万事达的发卡行就靠交换费赚了720亿美元!

可你知道超市行业的利润率才多少吗?也就1.7%左右!
等于卖60块钱的东西,利润还不够交一笔刷卡费。
小商家最先扛不住,早几年就开始收附加费了,刷100块收2块,明着把成本转嫁给咱们。
大商家更狠,直接抱团打官司要赔偿,像沃尔玛这些企业,还在跟巨头们死磕,有几起案子明年就要开庭,索赔金额都是天文数字。

所以这次和解,顶多算“部分停战”,真要彻底了断,还早着呢。
国内信用卡也“瘦身”,福利大缩水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光国外的奖励卡要凉,咱们国内的信用卡早就开始“瘦身”了。
2025年这大半年,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这些头牌,几乎都在砍权益,看得人眼花缭乱。
最典型的是招商银行,它家经典版白金信用卡以前“1万积分就能免年费”,现在改成了“1万积分+18万元刚性消费达标”才能免,这门槛直接翻了好几倍。

光大银行更直接,把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的无限次贵宾厅权益,砍成了主卡持有人才能用,服务商还换成了本土企业,体验差了一大截。
还有更狠的,潍坊银行干脆宣布所有信用卡都取消积分,不管怎么刷都攒不到分,之前攒着准备换话费的用户直接傻了眼。
宁波银行、民生银行也没手软,要么取消礼宾车服务,要么砍了健康关怀权益,以前的“高端福利”现在剩不下几样。
为啥银行突然这么抠?说到底还是成本压力大。

2024年三季度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都涨到1216.08亿元了,环比涨了15.46%。
加上Visa这些巨头降了交换费,银行的收入少了,自然只能从权益上抠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结语
这场拖了20年的和解,说到底就是“羊毛出在谁身上”的博弈。
以前是商家默默扛,现在商家能拒卡、能收费,银行只能砍福利,最后还是咱们消费者买单。
以后刷卡别再“闭眼刷”了,先看商家接不接,再算积分值不值。
虽说积分没以前香了,但要是商家能把省下来的钱让点给物价,也算是另一种实惠。
只是这三方平衡的活儿太难干,咱们往后刷卡,真得多留个心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