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的阳光洒在固阳大地,一场以黄芪为核心的行业盛事——2025龙凤堂717有机黄芪节,即将在包头市固阳县盛大启幕。这场盛会,吸引着各地行业精英与爱好者的目光,也将再次把固阳黄芪推向聚光灯下,让人们对这片土地上孕育的“黄金草”充满期待。
固阳县,位于北纬41度,生长着被称为“北芪赛人参”的固阳黄芪。这5025平方公里的土地,用3130小时的年日照作天然烘箱,以灰褐土与栗钙土的矿物质为养分,孕育出的黄芪不仅是药材,更是刻着地理密码的“黄金草”。从断面的“金盏银盘菊花心”到餐桌上的清甜,从荒山坡的坚守到产业园的创新,固阳黄芪的“好”,藏在自然禀赋里,写在科技与匠心的答卷中。
天生好“骨相”:大地馈赠的品质基因
固阳黄芪的“好”,首先是老天爷赏的“先天优势”。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造就的昼夜温差,让黄芪在凉爽与温热的交替里积累养分;雨热同期的节奏,恰似为根茎生长按下精准的“加速键”。这种独特气候培育出的黄芪,根茎呈圆柱形,质地坚韧如玉石,断面展开的“金盏银盘菊花心”纹理,是鉴别其身份的天然印章。
更惊人的是内在的“硬核实力”。据权威机构检测显示,固阳黄芪甲苷含量可达0.1%以上,远超国家标准0.0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是药典标准的两倍,而黄芪多糖中硒元素含量高达8.52mg/kg,居全国各产地之首。这些数字背后,是灰褐土中钾、镁等矿物质的默默滋养,是年均3.9℃的凉爽气候对有效成分的温柔呵护——大地早已为这株草写好了优质的基因密码。
匠心守初心:从野山到田间的品质传承
在固阳县银号镇的荒山坡上,吴涛涛的仿野生黄芪基地藏着另一种“好”。2018 年种下种苗后,他便任其在山野间经历虫咬、干旱与野草竞争,六年不干预的坚守,让每株黄芪的根系深达1米以上。这些“野长”的黄芪,单株售价从700元到3000元不等,却被他留在地里:“要让这里成为种源库,守住最纯的正北黄芪基因。”
这份坚守从60年前就已开始。20世纪60年代,固阳县医药公司在地里撒籽直播并试种成功后,在多年的探索下,固阳人在摸索中创下全国首创的横播技术,如今更形成“三田”种植标准——育苗田选种、商品田规范种植、繁种田保种源。内蒙古农科院的专家常驻田间,20家初加工企业从分选到晾晒全程标准化,让每根黄芪都带着“科学的温度”。从野生采集到仿野生培育,从粗放种植到精准管理,固阳人用匠心把“老天赏饭”的优势,酿成了代代相传的品质底气。
破圈新姿态:从药材到生活的价值跃迁
走进固阳黄芪产业园,空气中飘着的不只是药香,还有曲奇的甜。在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黄芪与小麦粉碰撞出的曲奇,用工艺去除了豆腥味,成了电商平台的爆款;柒喜黄芪稍麦更绝,零下196℃液氮锁鲜技术打破“现做现吃”的局限,带着固阳羊肉、红皮小麦的清香,成功出圈。
这株草的跨界远不止于此。扬子江药业集团依托固阳优质黄芪原料打造的爆款产品“黄芪精”,自2018年上市以来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成为药食同源领域的标杆;君康芪业的车间里,黄芪经提纯变成远销日韩的植物饮料;龙驹农牧研发的黄芪奶酒,把草原奶香与药香融成琥珀色的佳酿;甚至面膜、洗发水里都藏着它的身影——利用黄芪“生肌”的特性,这些洗护品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27家精深加工企业在3000亩产业园里,开发出7大系列200余种产品,让黄芪从药材柜台走进生活场景,附加值翻了五倍不止。
如今,固阳黄芪带着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双重认证,年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年产值突破10亿元。这株长在北纬41°的黄金草,早已不是普通药材。它是荒山坡上吴涛涛守护的种源,是车间里返乡创业者的梦想,是农户增收的“钱袋子”——在固阳,每一根黄芪都在诉说:真正的“好”,从来不止于品质,更在于它能让日子有奔头。(冯海英)
来源:固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