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更好支农支小,关键是让“央妈”低成本政策资金直达县域市场主体。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支农支小再贷款“授信制”等系列改革举措。在广东,“授信制”推动低成本政策资金惠及更多县域市场主体,将制度改革红利加速转换为金融生产力。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行广东省分行已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6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2亿元;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向255万家市场主体发放涉农、小微贷款超6000亿元,其中向县域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94亿元。
记者了解到,相较于传统的再贷款“报销制”模式,在“授信制”模式下,申请银行不再需要向人民银行提交贷款台账,可以在授信额度内灵活申请再贷款资金,并自主投放至涉农、小微主体,显著提升了政策资金的惠及面和投放效率。
业内人士表示,“授信制”模式下,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更加关注银行的县域、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水平,通过授信额度的“正向激励”机制调动银行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为县域经营主体注入金融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政策资金配置机制,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和服务模式,强化政策资金传导效能,持续提升普惠领域、县域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人行广东省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南方+记者 唐柳雯
【作者】 唐柳雯
289财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