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5日讯 2025年上半年已然收官。7月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银行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推进完成自身全年经营工作目标。从会议披露信息来看,上半年多家银行经营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下半年将继续围绕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发展质效等方面纵深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优化结构打造经营特色 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工作的天职和使命。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必须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持续优化服务,拓展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多家银行在年中经营工作会议中提到,要聚焦主责主业,围绕自身所长持续优化经营结构,发挥特色业务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支持。
其中,工商银行在2025年党建暨年中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围绕提质提位优化多元化结构,多措并举稳经营,平衡好资金来源与运用,强化降本提质增效,着力建设强优大稳的价值银行。同时,该行表示,将靠前做好制造业、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金融服务,光大“老三篇”,拓宽“新赛道”,着力建设服务大局的现代银行。
农业银行在2025年年中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上透露,上半年县域贷款站稳10万亿元,下半年要保持县域和涉农贷款良好增长势头,优先保障县域乡村融资供给;同时持续巩固重点地区金融帮扶成效,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县域乡村服务覆盖面,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综合化金融需求。
浦发银行在2025年全行年中工作会议暨党建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优化服务,构建具有浦发特色服务模式。围绕“全覆盖、有特色、高标准”三大目标,持续提升精细化、特色化服务水平。
光大银行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中明确,要努力把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做实、做出特色,切实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构建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提升普惠金融线上化服务能力,发挥养老金融协同服务优势,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布局。北京银行表示,要加强业务结构创新,将产业布局拓展至“十大赛道”;巩固特色领先优势,深入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打造“五大特色银行”,大力发展“六大创新金融”。
部署“反内卷”相关工作 提升经营发展质效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随后“反内卷”在多个领域稳步快速推进。上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近期,多地银行业协会通过召开座谈会,发布自律公约等形式,要求银行机构遵守自律机制约定、落实相关利率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引导银行业回归更加理性和健康的竞争状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在年中经营工作会议中对“反内卷”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例如,工商银行在2025年党建暨年中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及,要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坚持产品客户对位,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固经营基本盘。事实上,这已非工商银行首次针对治理“内卷式”竞争发声。今年初,工商银行行长刘珺曾撰文表示,针对银行业低水平“内卷”问题,进一步强化自律管理,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坚决不打“价格战”。
广发银行在2025年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到,要按照金融监管部门要求,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抵制“内卷式”竞争,坚持长期主义经营理念,守牢风险底线,以自身实力提升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兴业银行在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上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走好群众路线,服务民之所盼,着力做好稳楼市、促消费、强文旅、反内卷等重点工作。
“银行业开展‘内卷式’竞争降低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提升负债端成本,加大净息差下行压力。这不仅不利于银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也对银行业持续服务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银行机构自身需要端正发展理念,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杜绝“规模情结”“速度情结”,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面对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力争为各类主体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提升定价能力,根据客户资信状况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为基层员工减负,赋能一线员工,更好服务客户。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银行业“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为非理性的价格战、放松风险管理底线、服务同质化及考核机制扭曲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要进一步加强自律,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应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回归本源,扬长避短,真正迈上“小而美”“小而精”发展之路。
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 赋能业务增效提速
此前,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服务数字经济和促进数实融合,对于建设金融强国、巩固和拓展我国数字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到2027年底,要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当下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澎湃向前,提升金融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已成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多家银行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
工商银行表示,要围绕场景应用增强数字化动能,抓好领航AI+行动,优化“工银智涌”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更好服务客户、赋能员工,着力建设面向未来的数字工行。农业银行提出,推动智慧银行项目加快实施,强化科技为基层减负赋能。以客户满意、员工满意为目标,持续梳理优化制度和业务流程。
兴业银行表示,要拥抱科技变革。把握数字时代机遇,增强信心、乘势而上,研究稳定币,开展“人工智能+”,推进“数据要素X”,做好基础工作,在智改数转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从“数字兴业”迈向“智慧兴业”。浦发银行则在年中会议中提到,要深化创新,加速基础技术能力建设。以“面向客户、提升体验”为宗旨,向全场景、全业务链条推进技术渗透升级,推进AI架构及信创建设增效提速。
在中小银行方面,苏州银行在2025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减负提能,在一体经营中坚实发展步伐。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加大人才上下交流力度,以数字化转型提升质效,以一体化协同拓展空间,全面增强发展动能。杭州银行表示,将牢牢抓住金融科技这一“利器”,坚持推进数智赋能一号管理工程。济宁银行在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提到,要着力抓好数字化、标准化“两化融合”,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好数据采集、治理、建模、分析和应用,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为授信审批、风险防控、业务运营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扎实做好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落地,以标准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减少差错、赋能发展。
上一篇:工商银行取得数据结算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