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发布的最新罚单显示,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下称“快钱支付”)河南分公司因违反特约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共计40.80057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2025年快钱支付首次被罚,年内该公司共收3张罚单,累计罚没金额超667.8万元。
屡次因违反清算管理被罚
2025年以来,快钱支付共收到三次监管处罚,累计罚没金额超667.8万元。在违规事由方面,这三张罚单均触及“清算管理”这一核心业务的红线。此前,快钱支付及其分公司也曾因该违规行为多次被监管部门开罚单,甚至曾收下“千万罚单”。
2025年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明,快钱支付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账户管理规定以及商户管理规定,被处以警告并罚款625万元。
同年4月,快钱支付山东分公司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处罚款2万元。
2023年7月,快钱支付海南分公司因存在资金结算至非同名账户、违规提供“T+0”结算等问题,被处以73万元的罚款。
2022年1月,快钱支付因违反账户、清算管理规定、反洗钱工作不力(例如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罚款1004万元,时任CEO及副总裁连带被罚共12万元。
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如公司涉及了违法清算管理规定和商户管理规定等支付业务违法,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合规商户接入支付体系,给消费者和金融市场带来潜在风险,或者在交易资金清算环节存在违规操作,影响资金的正常流转和安全,对反洗钱工作造成障碍。
儒意控股计划收购快钱支付母公司三成股权
快钱支付成立于2004年,曾用名上海快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2011年,快钱支付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成为持牌支付机构,业务类型为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受理。
在2016年续展时,快钱支付的业务类型缩减至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当前,该公司业务类型更新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支付交易处理Ⅰ类,有效期至2026年5月2日。
7月22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儒意控股”)发布公告指出,计划以2.4亿元收购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钱金融”)30%股权,但相关交易还需要满足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等部分先决条件后方可完成。
而快钱金融正是快钱支付所属母公司,业内人士指出,儒意控股收购快钱金融,意在快钱支付所持有的支付牌照。
根据儒意控股公告,近日,儒意控股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儒意星辰”)、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万达金融”)以及快钱金融订立股权转让协议。
据转让协议,买方儒意星辰有条件同意受让,卖方万达金融有条件同意转让快钱金融30%股权,现金代价为人民币2.4亿元,分三期支付。按此估算,快钱金融估值约为8亿元。
快钱股权大“腾挪”
近几年来,快钱支付的支付牌照一度在被转让的路上。
2014年末,万达集团拿下快钱支付68.7%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为最终受益人。不过从2018年起,万达集团打算出售快钱支付牌照的消息就频频出现,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据企业预警通信息,目前快钱支付的股东是福州网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南宁欣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52.01%和47.99%,且均为快钱金融的全资子公司。
此前,快钱金融由万达金融全额持股。2024年11月,快钱金融迎来股权变更,新增7位股东,万达金融的持股比例也从100%降至30%。
在这7位新股东里,有4名是自然人。其中,金银凤持股16.03%,为这部分人中持股最高的,她同时还是常盛私募基金的控股股东和实际受益人;姚建桥、于淑英各持股7%,两人也都是常盛私募基金下属关联公司的股东。由此来看,常盛私募基金相关自然人的合计持股比例约为30.03%。另外,自然人杜敏峰持股15%。
其余3家为公司股东,分别是青岛鸿元正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青岛擎天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青岛丰和云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依次为10%、8.7821%、6.1857%。这三家机构虽无直接股权关联,但前两家实际控制人均为牟春燕,且注册地址一致。
也就是说,这一股权架构下,快钱金融目前没有持股超50%的控股股东。
而儒意控股本次购买的正是万达金融持有的快钱金融剩余30%股份。根据儒意控股公告,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儒意控股将成为快钱金融单一最大股东,但快钱金融将不会成为公司的附属公司,财务业绩将不会与集团财务报表综合入账。
王蓬博指出,快钱金融股权相对分散,此前与股东协同也有限,儒意控股接手后,需注意协调现有股东利益,避免战略执行碎片化。另一方面看来,快钱支付近年来累计被罚超千万元,暴露其风控体系薄弱。儒意控股需投入资源整改,避免牌照被吊销风险。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