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个月最多半年,到手300万,我们帮你还前三年,之后协助你申请破产,最坏是当老赖,这样风险比较小。”面对伪装成失业大专生的记者,一名贷款中介如是说。
在不少社交平台的隐秘角落,“一辈子限制高消费换取百万”“快速致富”这样的广告语像鱼饵一样,等待着急需用钱的鱼儿上钩。
近日,大象新闻记者探访“职业背债人”及贷款中介,一条通过系统化包装骗取贷款的灰色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没拿到钱,却背上百万“房贷”
“他就是一步一步把你拉下去。”46岁的河南汝阳人郭华,原本在老家矿上打工,失业后在家照顾两名读小学的孩子,以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
2022年7月,他结识了中介人员崔某乐,对方向他介绍了很多“成功案例”,表示征信报告十分“干净”的郭华,能“贷出百十万”。
他心动了,随即将自己的手机、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交给中介,被包装成了一家建筑劳务公司员工。
郭华全程未亲自操作贷款申请,由中介张某言等人冒充他及其妻子接听金融机构回访电话,最终以自己的名义在线购买了一辆黑色SUV轿车,车贷金额16万余元。提车后,车辆即被中介开走,郭华再未见过。“中介田某华说车辆贷款由他来还,不用我操心。但他们还了一部分贷款后都不再还了。我本来是想通过他们办点贷款,没想到贷款没办成,反而让我背负了车贷,车也没有见到。”
在车贷风波还未平息时,郭华再度被中介蛊惑,又申请了房贷。
2023年1月底,郭华配合中介将郑州一套169平方米的二手房过户至自己名下,申请了136万元房贷。然而这笔款项再次被中介拿走。
郭华偶尔会到贷款买到房子的小区看一眼
郭华收到银行发来贷款逾期的提醒短信
百万诱饵,中介线上“挖掘”背债人
贷款中介发给背债人的资料清单
信用破产加刑责,成背债人的注定结局
那么,“包装”出来的资料难道不会被银行识破,会不会被抓?面对记者的提问,木子声称所推荐的都是“稳妥方法”,风险大的方法他也不敢弄,“保证不会坐牢,否则我也会连带担责”。
木子还给记者发了一颗“定心丸”,暗示银行内部有合作伙伴。他表示贷款到位后,到记者手中是300万,他作为中介拿几万块钱,剩下一半银行拿走——“不然银行的钱,哪是那么容易随便来个人‘包装’一下就借走的?”
记者与中介的聊天截图
勿信“包装贷款”,避免成为犯罪帮凶
转自:大象新闻
来源:越牛新闻
下一篇:民生证券:给予湖南黄金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