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第一反应就是拿去贴现换现金。然而,贴现操作虽然简单,财务处理却不能马虎。很多老板和出纳都问:“贴现后怎么做账?贴现息怎么算?贴现的钱和票据该怎么在账上体现?”今天这篇文章,贴票宝就带大家一步步讲清楚:承兑汇票贴现后,企业该怎么做账?
1、贴现的本质:用应收票据换现金
所谓承兑汇票贴现,就是企业将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提前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一定金额的现金。银行会根据票据的剩余期限和贴现利率扣除一笔“贴现息”,企业拿到的是净额。从会计角度看,这属于用票据换取资金,意味着要将应收票据转出、将收到的现金入账,并确认一笔财务费用。
例如:一张面额为100万元、尚有90天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为年化1.8%,贴现息计算公式为:
贴现利息=面额×年贴现率×剩余天数÷360=100万×1.8%×90÷360=4500元
企业最终到账为:995500元。
2、标准会计处理:三步入账最清楚
承兑贴现后,一般企业处理方式如下(以上例为例):
借:银行存款 995500元 (反映企业实际拿到的资金)
借:财务费用 4500元(反映贴现息的成本)
贷:应收票据 1000000元(票据已转出,需从账面上冲减)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如果是商业承兑贴现通常是有追索权的,也就是说如果票据到期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可能要求企业承担连带责任。虽然账务上不再体现应收票据,但企业内部应做好风险备查,如果在收票前拿不定注意,可以咨询贴票宝。
【结语】承兑汇票贴现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但财务处理上不能“糊弄过去”。贴现息是多少?到账多少钱?账务怎么反映?这些细节决定了企业资金成本是否真实反映、会计处理是否规范。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把贴现账务一次讲清。如果你有更多贴现、承兑、融资类的问题,欢迎继续关注贴票宝,实用干货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