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瑾/通讯员:童玉峰
伴随着无轨电车“辫子”在行驶中发出的“呲呲”电流声,车厢内售票员利落地撕下一张车票,递到乘客手中……乘坐无轨电车的体验,是许多杭州人共有的记忆。
时至今日,杭州仍在运行的无轨电车线路只剩两条:151路和K155路。K155路常被大家亲切地称为“KISS电车”。10月16日,这两条经典线路迎来更新换代的时刻——杭州公交集团正式投用30辆新型无轨电车,而原本绿色车身的青年牌无轨电车,也迎来了最后一班岗。
新上线的30辆车中
有4辆是限定款
10月16日一早,新亮相的无轨电车与服役多年的“青年”电车在拱北小区公交总站完成了一场特别的交接。新老车辆并排停放,复古与现代风格的车身涂装,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杭州公交集团客运管理部副经理毛屹波介绍:“绿色车身的青年无轨电车大约在2015年投入使用,已服务杭州市民近十年,如今到了该更新换代的时候。”
此次上线的30辆新无轨电车中,有4辆采用复古涂装的主题设计,分别为红、绿、蓝、白四种颜色,对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杭州电车史上的四款经典车型,每一辆都堪称“行走的历史书”。除了外观复古,车内细节也充满时代感。4辆主题电车还设置了老物件展示区,展出“票夹”“公交月票”“车窗摇手柄”“老式公交车门铃控制按钮”等老物件,成为一个个“流动的博物馆”。
新车首发:有怀念,也有期待
上午10点,红色条纹涂装的151路无轨电车从拱北小区公交总站缓缓驶出,开启了它在杭州的首趟行程。
电车上,老售票员沈伟娣“限时返场”,向乘客赠送纪念车票,重现“有人售票”年代的乘车体验。今年53岁的沈伟娣曾担任电车售票员,后来经过两年“实习”,考取N牌电车驾照,成为一名电车司机。她说:“子弹头、方头造型的电车我都开过。电车方向盘比普通汽车重,还要时刻注意头顶的‘辫子’(集电杆),生怕脱线。现在技术更先进了,即便脱辫也不会影响乘客出行。”
78岁的李先生是151路新电车的首批乘客之一。收到纪念车票后,他高兴地说:“好久没见到这样的车票了,满满都是回忆!151路的前身是51路,我二十多岁刚开始谈恋爱时常坐。”
62岁的方平今天也专程来体验新车。他曾是这条线路的驾驶员。方平回忆:“过去151路从雄镇楼直达拱宸桥,途经解放路、延安路等繁华路段,以及太平洋电影院、西湖电影院、武林门、市一医院、省中医院等地,是杭州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地铁1号线。那时客流非常大,早高峰车厢挤满人,有时隔两分钟就要发一班车,非常热闹。”
杭州交通91.8听众、开吧吧友@夏十八也特地来现场体验,他说:“前几天听见广播里说了这事儿,我今天起了个大早,特地赶来打卡。今天乘坐新车还是很舒服的,外表看着复古,里面却很智能。特别是车上还有充电插口,能给手机应急充电,太贴心了!”
新款电车经过公交站点时,不少公交迷正在蹲点拍摄。浙江大学大三学生金同学拿着相机记录车辆进站的画面,随后又上车仔细拍摄车内布置。他表示:“现在交通发展很快,但我认为应当保留这些城市记忆中的‘慢交通’,它们是非常珍贵的回忆。”
今晚,绿色青年无轨电车
将驶完最后一程
除了迎接新车,也有不少人前来送别老车。25岁的公交迷沈先生专程从嘉兴赶来,手捧一款1:76比例的初代杭州“电尼”车模,眼中闪着兴奋的光:“现在周边城市只有杭州和上海还有无轨电车。今天我要先体验新车,再重温一次老车。”沈先生说,童年时跟随父母乘坐公交的快乐回忆,让他从小成为一名公交迷,经常追着公交车拍照。
王孝明师傅是151路上的老师傅,驾驶绿色青年牌无轨电车已有十多年。他说:“最近来拍车的人特别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上车时也会交流几句,有的来自辽宁大连、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等地。这些公交迷让我很感动,即便天气炎热,他们仍坚持在户外蹲点,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了。”
王师傅今天需跑三趟车,他说:“今天是‘新老交替’,不过我开的这三趟还是老款车型,也挺好,明天就开不到了,趁今天多和‘老朋友’叙叙旧。”
记者了解到,151路绿色青年无轨电车的末班车将于今晚(10月16日)21:30从拱北小区总站发车,22:40从雄镇楼折返,结束它在杭州十余年的工作。
你坐过无轨电车吗?
有什么特别的记忆呢?
在评论区说一说吧!
来源: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