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美国在全球博弈中各自依赖不同的资源和策略,展现了各自的权力底层逻辑。而美国的激进手段,也正在显现出反噬效应。
首先,俄罗斯通过能源武器化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认为欧洲对其能源的高度依赖,必定会迫使欧洲做出妥协,部分预判已经变为现实。即使如今局势有所变化,欧洲依然很难完全摆脱俄罗斯石油的供应。
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利用能源合作,成功拉近了与多个国家的关系,这为其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经济合作网络,并为抵抗外部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能源领域,美国尽管在短期内通过增加油气产量作出回应,但从长期来看,面临着结构性障碍。随着非化石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企业对传统化石燃料的投资变得愈加谨慎,不愿再将资源投入前景不明的领域。这意味着美国在能源领域的增产举措可能难以持续,更难以成为稳固的战略武器。
此外,在战略矿产的开发上,美国也未能迅速追赶上。曾经位居全球稀土供应核心的加州帕斯山矿,如今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过去几十年,美国的稀土产业多家公司纷纷破产,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产业发展,但依然难以突破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瓶颈。
面对这些挑战,特朗普政府选择将目光转向美元这一“捷径”。正如法国前财政部长吉斯卡尔·德斯坦所言,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给了美国“过分的特权”。特朗普政府不仅尝试滥用这一特权,将美元支付体系作为地缘政治工具,更在削弱美元基础的行为上不断加码,甚至威胁美联储的独立性,从而严重透支了美元的信用。
然而,美元霸权并非牢不可破。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金融体系与贸易的本质差异意味着,美元的地位并不稳定。金融市场本质上是一个可替代的交易平台,而贸易依赖实体生产交换。历史已经证明,曾经的全球金融中心——如热那亚、安特卫普等城市,因市场变化而逐渐失去了其金融地位。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元的替代方案比美国重新发展稀土产业要容易得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全球货币体系的替代方案已经变得更加可能。虽然脸书的Libra项目因美欧反对而失败,但其技术上的障碍并不大。一旦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基于澳元、加元、瑞士法郎等稳健货币甚至黄金支持的稳定币,有可能迅速填补美元的空缺。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武器化”美元来彰显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但却忽视了美元霸权的脆弱性。在财政赤字和债务急剧上升的情况下,这种激进操作不仅难以巩固美元的主导地位,反而可能加速美元地位的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