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银行行长更迭频繁背后:业绩压力与高管挑战

作为今年初刚登陆资本市场的"千亿级"区域城商行,宜宾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宜宾银行")近期因高管频繁变动引发市场关注。10月底,该行公告称46岁的蒋琳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行长职务,由53岁的郭华接任。这已是该行今年内第二次更换行长,折射出城商行高管面临的特殊挑战。
高管频繁更迭引市场猜测
蒋琳的离职颇为突然。今年4月,宜宾市政府公示显示,时任宜宾五粮液集团党委委员、宜宾银行党委副书记的蒋琳"拟任市属企业正职"。6月,宜宾银行正式宣布蒋琳担任行长并建议其担任执行董事。然而任职不足5个月,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女行长就匆匆离职。
这并非个案。前任行长杨兴旺在带领宜宾银行完成港股上市后,于今年4月突然辞职,时年50岁。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公告中对这位"上市功臣"未作任何感谢表述,引发业内诸多揣测。短短半年内两任行长相继离职,且均为"个人原因",这种异常现象自然引发市场对银行内部治理的质疑。
新行长郭华的"压舱石"效应
接任者郭华的履历显示,这位53岁的银行家有着丰富的跨体系经验。2009-2022年任职建行期间,他不仅深耕四川区域业务,还曾升至总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此后转战四川银行担任攀枝花分行行长。这种横跨国有大行、省级城商行的复合背景,在城商行高管中颇具优势。
分析人士指出,选择年长且经验丰富的郭华,反映出董事会求稳的意图。相较于前两任50岁以下的少壮派,53岁的郭华可能更擅长在复杂环境中把握航向。特别是在当前城商行普遍面临息差收窄、不良承压的背景下,其扎实的一线管理经验和风险处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业绩增长背后的隐忧
宜宾银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虽然总营收同比增长8.35%至11.6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微增0.11%至2.845亿元,呈现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现象。细究发现,利息净收入增长12.9%和金融投资净收益激增85.8%是主要拉动因素,但净息差同比下滑6个基点至1.8%,折射出资产收益率下行的行业共性。
资产端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50个基点至4.92%,金融投资收益率下降39个基点至2.43%。虽然负债成本同步下降(存款付息率降24个基点),但利差空间仍被持续压缩。这解释了为何该行上半年贷款规模增长8%(高于总资产3.7%的增速)——通过"以量补价"维持盈利。
风险指标方面,1.68%的不良贷款率虽与年初持平,但在上市城商行中仍处较高水平。267%的拨备覆盖率虽较年初提升10个百分点,但消耗拨备反哺利润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资本充足率各项指标虽达标,但较年初均有所下滑,未来业务扩张可能面临资本约束。
城商行治理的特殊挑战
宜宾银行的案例折射出区域银行普遍面临的治理难题。作为五粮液集团控股的银行,高管任命往往涉及地方国资、大股东与专业管理之间的平衡。蒋琳此前作为大股东派驻代表的身份,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特殊性。
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后的宜宾银行正处在转型关键期:既要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又要满足资本市场对盈利增长的期待,还要处理与地方政府、大股东的关系。这种多维度的平衡要求,可能是导致少壮派行长"水土不服"的深层原因。
展望未来,郭华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如何在保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拓展盈利空间,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转型,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诉求,都将考验这位新行长的智慧。对于投资者而言,宜宾银行的高管稳定性与战略连贯性,或许比短期业绩波动更值得关注。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