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对银行票据业务经营的影响分析
创始人
2025-11-18 17:03:15
0

内容提要

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对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推动银行加快票据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助力精准服务供应链,促进票据收入结构优化。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也对银行提升供应链票据风险防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文章建议银行应把握政策和市场机遇,加强数字技术和票据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加快推动供应链票据服务推广应用。

2019年,时任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首次提出推动供应链应收账款票据化,2020年上海票据交易所创新推出供应链票据以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202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供应链金融新规》”)提出,加快电子票据扩大应用,推动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试点提供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5月,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公告,试点推出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在政策引导和上海票据交易所支持下,供应链平台和金融机构积极落地试点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相关业务。本文整理目前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试点的开展情况,剖析其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若干业务建议。

一、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概述

2020年,上海票据交易所落实央行有关加快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政策要求,将票据嵌入产业供应链,依托票据交易系统建设推出供应链票据平台,允许符合条件的供应链接入平台签发票据,为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使用票据支付结算和票据融资提供了新工具。供应链票据的推出受到金融监管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的高度关注,供应链票据步入初步发展阶段。但因市场认知和供应链票据本身存在的不足,供应链票据起步阶段发展相对缓慢。票据有限追索服务是基于供应链票据的一项重要业务创新,不同于传统票据业务中“无限追索”的规则,该服务允许票据当事人在出票、背书、贴现等环节约定,持票人仅能向承兑人及其保证人(如有)追索,而放弃对其他前手背书人的追索权。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解决了供应链票据支付结算中可能存在的票据追索对使用者的困扰,可以帮助市场主体精准管理风险、提升融资效率,并更好地服务供应链中小企业。它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为产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参与者提供了更易接受的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对于核心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便利账款清欠,化解成员单位之间的“N角债”,有助于核心企业稳定其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协作关系和业务开展。对于供应链中小企业,无追索服务可以避免其后手的追索,从而降低供应链中小企业接收和持有票据的风险顾虑,有助于优化财务报表,降低资产负债率。

二是促进银行供应链票据服务产业链发展。对于银行等票据业务经营机构,银行为有限追索票据办理贴现融资,银行收到票据后再卖出,不会再被后手追索,可以实现票据资产完全出表,银行无需为转卖的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计提风险资本,减轻了银行资本耗费,有助于银行票据业务更好地服务产业供应链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

三是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可促进供应链生态健康发展。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可以有效隔离供应链上企业与承兑人的信用关联,降低了承兑人信用风险外溢的可能性,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纠纷、节约司法资源;同时促进银行票据服务供应链企业的积极性。

二、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试点情况

2025年5月14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有限追索服务操作指引的通知》。5月16日,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首批业务顺利落地。招商银行、简单汇、青岛海尔软件发展有限公司等供应链平台参与了首批业务。首批业务中,有6家企业签发了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总金额达5624万元,其中招商银行办理了贴现业务4973.8万元。此后,多地金融机构和供应链相继落地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相关业务。本文对媒体报道的试点案例做了梳理。

山东省:5月15日,海尔鑫海汇数科平台签发了全国首张服务小微、科创企业的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日照银行为企业办理了此笔贴现业务,其中500万元用于支持绿色科创领域,并获得了再贴现支持。

广东省: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成功落地了全国首笔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的“粤科融”再贴现业务,金额30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 6月3日,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与TCL集团合作,率先落地TCL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承兑供应链财票有限追索服务的贴现业务。

北京市:6月20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在票据业务创新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落地系统内首笔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商票贴现业务。

福建省:2025年9月,招商银行厦门分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落地了福建省首笔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为一家龙头物流企业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308万元,贴现利率较同期限同信用水平票据利率低超80个基点。

此外,工商银行还成功撮合市场首笔供应链票据贴现通业务。该笔票据基于医药领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支付结算场景。

总体上看,现阶段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试点业务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试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上述地区产业经济发达,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产业供应链企业票据服务需求较大,对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具有较高的尝试意愿。

二是试点涵盖了承兑、贴现、再贴现等票据基础业务环节和贴现通创新服务;涵盖银票、商票不同类型票据。

三是试点中金融机构创新探索出“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模式。试点的多数案例均获得了央行再贴现支持,反映出央行对此项创新服务的政策支持态度;同时,金融机构借助央行再贴现的政策优惠,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影响

(一)积极作用

1. 推动票据业务模式转型,精准服务供应链

银行票据业务授信模式须适应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从“单点授信”转换为“链式授信”。传统票据业务更关注单个承兑人(核心企业)或贴现申请人的信用。有限追索迫使银行必须跳出对核心企业的过度依赖,转而深入分析整条供应链的交易背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对供应链整体的风险判断和授信管理,提升供应链企业融资的授信效率。这与国家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政策导向高度一致。同时,银行开展供应链票据服务,须深化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银行提供无追索服务,能更好地满足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参与中小企业各自不同的服务需求,从而将自身业务发展与供应链紧密绑定。

2. 拓展客群边界,挖掘“长尾客户”价值

传统业务模式下,银行更倾向于为大中型企业开展票据融资服务;由于担心风险,不愿为处于供应链末端、信用等级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办理贴现融资。在供应链票据业务1+N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优质信用传递给链上小微企业,叠加有限追索服务明确了风险边界,只要银行能核实贸易真实性并看好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就敢于为这些N级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这极大地拓展了客户基础,降低了单一票据融资企业的经营成本。

3. 增强票据金融服务综合收益水平,优化票据收入结构

商业银行打造供应链票据服务模式,可以为银行带来多元化票据业务收益。一是直接的财务收益。主要包括:向核心企业收取的平台使用费;供应链企业票据融资的利息收入;供应链票据承兑、保贴、增信服务等中间业务收入;供应链票据服务过程中沉淀的承兑保证金、交易资金等潜在收益。二是核心竞争优势与竞争壁垒带来的间接收益。主要包括:银行掌控供应链票据平台入口带来的核心企业及批量获得供应链中小企业客户的开源收益;通过供应链票据实现产业链深度合作、带来多元金融产品服务的综合性收益;通过构建供应链票据平台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银行供应链票据生态护城河,提升业务竞争收益。

4. 增强风险定价能力,提升票据风险收益水平

银行提供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使得票据风险边界变得更加清晰。同时,供应链票据需要银行应用数字化技术驱动业务,使得票据风险更易量化。银行可以根据融资主体(供应商)的资质、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级、交易背景的真实性等因素,进行更精细化的风险定价。

5. 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从国际先进银行供应链金融实践情况看,银行要打造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就必须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并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下,银行必须应用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票据经营和风险防控。一是有效利用科技手段(如与税务系统、发票系统、仓储物流系统直连)交叉验证交易真伪。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票据和交易的真实性、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三是利用大数据和AI模型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动态信用评估和风险预警。这反过来会强力驱动银行内部的风控系统和业务系统升级,从而推动银行票据业务数字化转型。

(二)应对的挑战

1. 供应链票据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难度增加

传统票据贴现融资模式下,根据《票据法》规则,银行贴现后对票据交易的所有前手均具有追索权,这为银行票据贴现业务提供了强大的风险缓释“安全垫”。有限追索意味着银行主动放弃了向其他背书人(可能是资质还不错的企业)追偿的权利,将风险更多地集中于承兑人和直接前手(通常是那个最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

在有限追索票据服务模式下,银行需提高对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银行必须建立一套适用于供应链场景的、全新的内部评级体系,能够精准评估核心企业的支付意愿和偿付能力、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单笔交易的真实性。判断失误的直接后果就是坏账损失,这对银行票据风险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 银行必须提升操作风险与欺诈风险防控能力

银行为供应链提供票据服务需要严格落实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责任。有限追索服务完全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银行须强化票据业务数字化经营能力,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业务系统与央行和财税部门的征信、金税系统以及第三方物流监控平台的物理联接,强化全流程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相互验证,严格控制伪造、变造交易凭据带来的操作风险隐患。

银行还须高度重视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相关的法律与合规风险。目前“有限追索”更多依靠平台协议来实现,其与《票据法》的衔接是否存在潜在的法律争议,在司法实践中是否会被完全支持,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银行法务部门需深度介入产品设计。

3. 银行须提升票据业务经营的综合能力

银行开展供应链票据服务,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懂金融,还要懂产业、懂科技,能够理解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同时,供应链票据需要数字驱动业务发展,需要银行建立强大的科技支撑。如前所述,银行只有具备先进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数据风控模型和外部系统对接能力,才能开展此类业务。

4. 与供应链企业合作构建盈利模式的挑战

银行需要与核心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这样才能运作好供应链票据业务。如何商定盈利分配,是银行与核心企业合作的关键。面对核心企业的强势地位,银行在贴现利率上的议价能力可能会被削弱。同时,科技系统的投入巨大,需要足够的业务量来摊薄成本,对银行的规模经济提出了要求。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票据业务前景展望

在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拓展供应链票据服务具有两大有利条件:

一是产业供应链发展加快。在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策背景下,我国产业供应链加快发展,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供应链数量持续增加。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截至2025年8月,该所批准接入的供应链平台数量达到45家,业务总量超万亿元,服务企业家数超5万家。获准接入的企业供应链平台覆盖钢铁、基建、电力、交通、汽车、家电、港口、商贸等多个行业,供应链票据需求潜力较大。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供应链中小企业支付款项保护措施,今年2月颁布实施《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保护条例》,同时《供应链金融新规》强化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或进一步推动供应链企业主动选择票据作为支付工具,推动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进程,为供应链票据扩大应用空间提供有利条件。

在政策支持和银行主动参与试点的条件下,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未来可能会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展:

一是扩大试点范围。上海票据交易所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优化服务。

二是深化场景融合。未来可能推动有限追索服务与应收账款融资、跨境贸易等场景的深度融合,扩大供应链票据应用场景。

三是拓展创新应用。银行可将供应链票据与票据资产证券化(如ABN、ABCP) 业务进行结合创新,并拓展至低碳、绿色、专精特新及高端制造等领域。

总体来看,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目前仍处于试点推广的早期阶段,但已显示出其在精准管理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供应链生态方面的积极作用,未来随着试点的深入和规则的不断完善,其有望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建议

一是明确业务定位和发展规划。建议将供应链票据作为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重要业务板块,纳入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体系。

二是根据自身市场定位制定差异化业务策略。

不同类型银行须根据自身服务产业供应链的比较优势来确定不同的市场定位,选择其所服务的细分行业,并据此实施差异化供应链票据业务策略。

对于大型银行,应依托自身资金、科技和客户优势,打造“自有平台+外部对接”的双轮驱动模式,致力于制定行业标准,构建多元化、细分产业供应链票据生态。

对于中小型银行,建议采取“深耕区域+特色行业”的聚焦策略,与本地龙头核心企业深度绑定,或积极与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合作,“借船出海”实现供应链票据服务拓展。

三是建设开放合作的供应链票据生态。一是建议银行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须搭建起完善的票据业务模块,通过持续功能优化打造银行供应链票据服务平台,提升供应链票据直接服务能力。二是积极对接合作方平台。主动对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这是业务开展的基础。与优质的第三方供应链信息平台合作,快速拓展客户群。与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保险公司合作,探索风险共担模式,进一步分散风险。三是加强与产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银行根据自身定位和服务产业客群条件确定重点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强供应链票据业务宣介和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试点。

四是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以数字技术推动银行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发展,确保平台具备线上化、智能化业务处理能力,可实现线上签约、电子签章、贸易背景自动验证、智能风审、一键贴现、资产动态管理等核心功能。

五是推动供应链票据收入结构优化。供应链票据收入包括平台注册账户管理和系统使用收费(支持平台运营的合理收费)、票据融资利息收入(贴现和转贴现交易净利息收入)和票据服务中间业务收入(承兑、保贴、咨询服务等中间业务收入)。根据政策规定和业务发展以及市场情况确定各项业务定价标准并合理优化调整,推动业务持续发展。

六是完善供应链票据风险管控机制。实现外部监管数据与业务系统的对接应用,构建“主体信用+交易信用+数据信用”三维风控模型。以核心大企业信用资质评估为依托,深化大数据风控技术应用,实现外部监管数据和自身业务数据的交叉验证,充分甄别交易链条数据的真实性,发挥数字技术风险管理和预警作用。

七是充分利用政策红利。银行可通过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支持自身业务发展。将贴现的有限追索票据打包申请再贴现,是目前降低资金成本、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的有效路径。

八是强化合规治理,严守底线,推动业务稳健发展。一是确保供应链票据服务的法律协议严谨有效。联合内部法务和外部律所,精心设计业务合同与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尤其是“有限追索”的具体范围和条件,确保其法律效力经受得住司法考验。二是构建新型合规管理体系。将合规要求嵌入产品设计和系统流程中,实现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的全流程、自动化监控,严防虚假交易融资。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作者供职单位无关。

作者:汪办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高级经济师

相关内容

长沙银行拟批量处置近7亿元...
11月18日,长沙银行(601577)公告称,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
2025-11-18 18:27:25
“新债王”冈拉克:1.7万...
格隆汇11月18日|有新“债券之王”之称的DoubleLine C...
2025-11-18 18:27:23
澳大利亚最大贷款机构联邦银...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澳大利亚最大贷款机构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omm...
2025-11-18 18:27:23
涉贷款管理不到位、跨区域经...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张佳琳)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
2025-11-18 18:27:11
江西吉水农村商业银行被罚4...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张佳琳)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安监管分...
2025-11-18 18:27:10
柳州工行精准投放1.5亿元...
近日,工商银行柳州分行在日常客户维护中了解到该企业有优化融资结构的...
2025-11-18 18:27:10
恒丰银行:以科技创新再贷款...
自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以来,恒丰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
2025-11-18 18:27:10
贷款暴跌,普通人该咋应对?
贷款数据历史性暴跌,大家都不爱借钱还是不爱消费了? 最近数据显示,...
2025-11-18 18:27:08
传香港监管机构加大对贷款机...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报道,香港监管机构近月来加大对贷款机构不良贷...
2025-11-18 18:27:08

热门资讯

北京:指导辖内银行在部分连锁食...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发布关于印发《金融支持北京市...
北京:支持银行探索线上开立和激...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发布关于印发《金融支持北京市...
国泰海通:完成40亿元短期融资... 每经AI快讯,11月18日,国泰海通公告称,公司曾于2024年11月18日发行2024年度第七期短期...
海外汇款到中国的渠道:Tenp...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下,跨境资金流动对企业与个人至关重要。但外汇管制、汇率波动、合规风险等难题,让海外...
孙颖莎:曼昱是我最好的队友,也... 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落幕,王曼昱以4比2战胜孙颖莎,成功卫冕冠军,跻身焦志敏、邓亚萍、张怡宁...
11月18日国证有色(3993...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8日,国证有色(399395)指数报收于8586.61点,跌2.92%,成交8...
西城区出台政策,真金白银鼓励动...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西城区近期发布文件,对于金融、数据、动漫、电竞等产业给出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在近...
北京一私立国际学校“暴雷”,被... 导 读 “暴雷”的一土怎么了? 来源:九派新闻 记者:胡冰月 近日,网上有消息称,北京朝阳区一土致...
原创 小... 过去,消费者习惯在小红书上被一篇篇真诚的“笔记”点燃购物欲,却又不得不跳出那个令人沉浸的内容世界,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