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赛道或再扩容!
7月16日晚间,邮储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00亿元发起设立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中邮投资”)。这一动作意味着国有六大行悉数布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领域,加上年内获批的兴业、招商、中信三家股份制银行旗下AIC,我国银行系AIC总量将扩容至9家。
邮储银行百亿入场AIC
国有大行将实现全面布局
根据公告,中邮投资注册资本拟为人民币100亿元,将作为邮储银行全资一级子公司管理,具体业务范围以有关监管机构批复为准。
待中邮投资正式设立后,、、、、、邮储银行六大国有大行将均拥有各自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届时,银行系AIC的数量也将扩容至9家。
邮储银行表示,本次投资是该行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银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科技金融生力军,进一步发挥对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公告中提到,此次投资经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无需提交该行股东大会审议,但尚需取得有关监管机构的批准。该行特别强调,此次投资资金来源为该行自有资金,不会对其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深化投贷联动试点合作工作推进会,邮储银行等5家银行加入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该机制通过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银行信贷系统的互通互联,促进项目审批数据与银行信贷信息的整合共享,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据了解,邮储银行高度重视投贷联动工作,已成立由行领导牵头、多板块参与的工作专班,建立分层分级对接机制,确保项目信息精准触达分支机构。同时,邮储银行已完成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系统对接,以智能化系统实现项目信息的全链路管理。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邮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87.75亿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867.16亿元,同比增长0.34%。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17.08万亿元,负债总额达16.0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0%,拨备覆盖率286.15%,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可控。2025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93.63亿元,净利润253.62亿元。
在科技金融领域,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已接近10万户,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
时隔八年再扩容
今年已有四家银行宣布设立AIC
AIC是指经国务院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主要从事银行债权转股权及配套支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AIC的诞生可追溯至2016年启动的市场化债转股改革。当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允许银行申请设立符合规定的新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2017年,、、中国银行、、五大国有银行率先获批,各自设立全资AIC子公司。
此后长达八年时间,AIC牌照发放处于停滞状态,邮储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均未能获得入场资格。
这一局面在2025年迎来转折。3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同时也支持资金依法合规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通过附属机构发行的股权投资基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或者参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拓宽股权投资试点资金来源。
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明确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近日即将陆续批复,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针对AIC股权投资试点进展,金融监管总局透露,目前已经设立了74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政策东风之下,AIC牌照扩容加速推进。同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批复同意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银投资”),注册资本100亿元。这一举措标志着自2017年以来AIC牌照迎来首次扩容,兴银投资也成为股份制银行中首家获批的AIC公司。
紧随其后,5月8日,与接连发布公告,分别拟出资100亿元、150亿元申设AIC。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于5月30日、7月3日获批筹建。
而邮储银行此次投资设立AIC,使其成为今年以来第四家布局该领域的银行。
事实上,早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已透露筹建意向;浙商银行也曾在《通知》发布后回应称,目前,该行正对该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评估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可行性。
AIC股权投资试点持续扩围
五家大行AIC八年净利翻15倍
随着最后一家国有大行的正式入场,AIC阵营不断扩容,其功能定位也逐渐升级。
2017年,原中国银监会在对五大行AIC开业的批复中,明确了其初期业务范围:突出开展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依法依规面向合格社会投资者募集资金用于实施债转股;发行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债转股;经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2020年起,政策开始破冰。当年2月,上海率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按照商业自愿原则在上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符合条件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投资子公司,参与开展与临港新片区建设以及长三角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相关的企业重组、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业务。
2021年11月,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业务范围内,在上海依法依规试点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并在股权投资业务中建立符合早中期科创企业投资特点的容错和激励约束机制。同时,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保险机构、公司等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等,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股权融资。
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北京、天津等18个城市,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同步放宽,为AIC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开辟新路径。
2025年3月,政策进一步升级,将AIC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18个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在原有5家大型商业银行AIC的基础上,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并支持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
从债转股到股权投资,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AIC正以市场化、专业化的姿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数据显示,自2017年成立以来,五家银行系AIC合计净利润已由2018年末的11.47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183.54亿元,增长超15倍。
其中,工银投资2024年以47.97亿元净利润居首,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建信投资净利润均在35-40亿元区间,交银投资净利润不足30亿元。
增速方面,中银资产、工银资产、农银资产分别以35.74%、7.24%、3.98%的利润增速,大幅领先于各自母行的增长水平。
资产规模上,工银投资、建信投资、农银投资、中银资产、交银投资2024年末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838.62亿元、1286.51亿元、1250.44亿元、935.93亿元、715.34亿元。
为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有大行积极把握AIC股权投资扩大试点机遇,进一步扩展股权投资业务,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末,多家银行均实现18个试点城市合作意向全覆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上一篇: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区别何在?
下一篇:雷鸣拟任建设银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