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纸批文落地,“黄金鉴定估价师”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序列,肩负着构建贵金属价值评估体系的国家新职业登上历史舞台。
2024年全球黄金消费量突破4974吨,国内回收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但专业鉴定覆盖率严重不足。
“黄金鉴定估价师”聚焦黄金实物属性与文化附加值综合评估,要求从业人员精通检测技术、市场动态及价值研判,为黄金回收、流通、交易、投资等环节提供权威技术支撑,是筑牢产业规范发展、强化依法合规经营的核心人才保障。
近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批准“黄金鉴定估价师”申请单位——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担任国家职业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
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作为该职业的申报单位,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社会调研深刻洞察到,回收环节的标准化缺失,已成为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瞄准这一痛点,成都在打造“再生金回购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中,率先展开系统性攻坚。
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郎秋美表示,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依托全国首个再生金数字化回购平台,接入注册门店3.8万家实时交易数据。截至2025年7月,交易额突破172亿元,黄金回收量突破39吨,构建覆盖纯度、工艺、流通成本的动态定价模型,为价值评估提供海量实证支撑。
此外,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国家金银珠宝饰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四川)等专业检测机构,通过全自动化检测线,建立覆盖多样化鉴定样本库,攻克高仿品检测难题。
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导制定《再生金回购金银服务规范》等团体标准,为职业操作规范奠定技术框架。
她表示,黄金鉴定估价师国家标准起草在即,预计于2026年正式发布,成都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以三重机制确保国家职业标准的权威性。
一是人才覆盖机制。“十五五”期间,培养万名持证人员,实现银行、黄金回收企业覆盖率稳步提升。
二是科技赋能机制。开发AI辅助数字化平台验证能力模型平台,对万家企业样本迭代优化,动态融合金价、汇率、工艺溢价因子,模拟多样化鉴定评估场景,验证“一物一码一链”追溯体系,衔接全流程数据监管要求。
三是产教融合机制。整合科研院校、质检中心及产业链主体,覆盖“矿山—加工—回收—投资”全场景,逐步打造国家产教融合基地,实现“理论培训—实操考核—继续教育”全周期体系。(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