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月加量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释放稳定信号。
7月2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实现1000亿元净投放,为连续5个月净投放,旨在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确保资金面总体平稳。结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7月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规模达3000亿元,持续展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24日资金面出现“超预期”收敛,隔夜利率迅速攀升至1.65%以上,R001、DR001也大幅上行,市场对跨月资金需求升温。25日,隔夜利率虽有所回落,R001、DR001分别下行14个、13个基点至1.55%、1.52%,但7天期资金利率延续上行,R007、DR007分别升至1.69%、1.65%。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上周为应对7月大税期,央行加大逆回购续作规模,但这些逆回购在本周集中到期,规模超1.7万亿元;叠加2000亿元MLF和1200亿元2个月国库定存到期,公开市场合计到期规模达2万亿元。此外,本周存单到期规模升至1.1万亿元,且25日拆借7天资金可支持跨月,多重因素导致资金面扰动加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提到,7月虽为缴税大月,但月初至月中资金面相对宽松,资金利率与政策利率利差稳定。不过,税期投放的逆回购集中到期、政府债缴款等因素,仍对月末资金面形成压力。他认为,央行通过MLF净投放配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流动性立场总体稳中偏松。
此外,7月28日至8月1日期间,将有1.6万亿元逆回购资金到期。多位专家认为,在央行呵护态度及月末财政资金释放等因素作用下,跨月资金面有望修复。
央行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总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
华西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肖金川认为,考虑到当前央行态度偏呵护,预计会维持一定的投放力度,叠加月末财政资金释放(过往7月财政资金支出基本在1.6万亿~1.9万亿元),资金价格有望迎来修复。
明明表示,5月降息降准落地后,总量工具暂歇,央行操作呈现“短端OMO(公开市场操作)削峰填谷、长端买断式逆回购与MLF维持净投放”的特征。央行或不会轻易改变流动性投放节奏,跨月时点大概率通过OMO净投放呵护资金面,政策重心将更多向优化结构、增强传导效率倾斜。“总量工具的动用与否,需更多观察三季度经济、金融数据的改善情况。”他称。
温彬补充道,8~9月将迎来政府债供给高峰,月均净融资或达1.5万亿~1.6万亿元,银行承接压力加大,对稳定资金的需求升温。若股债“跷跷板”效应强化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央行可能继续通过OMO、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释放信号,不排除开展国债买入或降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