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高启熊,一位深耕工地的工友,在漫长岁月中专注心态提升,如果同样迷茫,来这里唠唠嗑吧!
昨晚闲来无事,看了一下自己的社保,看到医保的余额,真是惨不忍睹,不知道工作之后,这个医保缴存到哪里去了?
于是我问了一下银行上班的朋友,看看其他行业的朋友薪资和社保怎么样。
有时候透露工资和社保公积金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因为有对比就一定有伤害。这就好像是在工地里面不能讨论工资,一方面担心给别人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也许会被对方吊打。
之前也写过一个案例,一位经理翻看了同事的工资之后,发现下属的工资比自己还高出很多,感觉特别矛盾,最终也选择离职了!
...
很快,朋友把他缴存工资发放的细则发给了我。这位朋友在银行里面上班,经常听他说每月工资到手很低。
可当我看到他的社保公积金的时候,瞬间傻眼了,公积金比我多1000,社保更是我的 N 倍,我简单算了一下,到手工资加上社保公积金比我还高一点。
当年他选择就业,我选择读研,现在他的薪资已经超过了我,不知道是土木专业比银行逊色太多还是读土木研性价比不高。
所以今后聚餐,大家再说土木工程工资高,我第一个持反对意见。
朋友解释,社保公积金是看不见的,目前来说也无法用,而到手工资是真实存在的,每个月多少就是多少。
我有不同的观点,虽然目前不能用,但是这笔钱也不会凭空消失,公积金可以买房用也可以提取,社保更是未来的保障。
大家认为的工资是只看到手工资还是算上社保公积金呢?
所以说看问题,抛开前提,抛开条件背景去分析问题,往往会有所偏失。
就像讨论土木的工资一样,只看到手工资是不行的,除了要看减去的社保公积金,企业年金等,除去工资本身还要看你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长、工作氛围等等。
土木“高工资”背后,却是数不尽的心酸泪水 ,如果算时薪的话,那土木应该算是垫底的:很多时间会待在自己岗位上,没有休息,无法回家,缺失陪伴和个人支配的时间等等,如果按照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仅完成生理、安全需求,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却是严重缺失的。
目前很多朋友的状态也起伏不定,除了时薪比较低、性价比不高,土木工程离职率也高得离谱,工作不太稳定。有很多项目工地的朋友干完一个项目,下一个项目在何方都不好说,甚至公司没有拿新项目,有可能就会面临失业,这种极度不稳定的岗位性质,也导致了平日里工作情绪的起伏不定。
所以,衡量一份工作的价值,是从多维度考虑的,而并不能只看综合工资表面。
经常看到一个情况,家里长辈朋友问工作的时候,很多都是问工资。之前也写过,在项目工地见面头一次都问工资怎么样。
很少有人能够问自己工作累不累?有无收获?
可能对于土木来说,除了“工资”,也许并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所以对于土木学子和土木人来说,从各方面全面改善土木,让土木回归到良性发展、强度不大、按时休息、制度完善...才能有所好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