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车财观
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已成为金融服务的核心驱动力。不久前,宁波银行与企查查的战略合作,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典型范例。
企查查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依托日更新13T的企业数据资源库,构建起覆盖1.1亿+企业的全维度画像体系,其自主研发的“知彼阿尔法”商查大模型,通过AI智能算法实现风险事件的分钟级穿透分析,为金融科技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而宁波银行,作为一家中外合资的区域性上市银行,也是作为全国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4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列第80位,实力不容小觑。
此次合作,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跨界联动,对宁波银行来说意义深远。
鲜花与暗礁同程
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财报数据犹如一把多棱镜,折射出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态势。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470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4%,存款总额20764.14亿元,比年初增长13.07%;贷款及垫款总额16732.13亿元,比年初增长13.36%,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这一成果,既源于对本土市场的深度挖掘,也得益于全国化布局的持续完善,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区域银行中的领先地位,彰显出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
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宁波银行同样成绩斐然。上半年实现营收371.60亿元,同比增长7.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在成本管控与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宁波银行在保持业务扩张的同时,盈利水平持续优化,展现出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强劲的抗风险韧性。
然而,高光财报的另一面,宁波银行也存在一些成长烦恼。
一方面,息差收窄的压力持续存在。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净息差为1.76%,同比下降11个基点;净利差为1.79%,同比下降14个基点。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47个基点,其中贷款收益率下降54个基点。
虽然在负债端,受存款利率市场化下调影响,银行动态调整存款定价管理策略以及推动存款期限结构优化,降低计息负债成本,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5个基点,整体付息负债利率下降33个基点,但息差收窄的趋势仍对其盈利增长带来了一定挑战。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宁波银行带来了潜在风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若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企业还款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规模利润双增、息差与宏观双压,宁波银行在“亮眼成绩单”与“隐性风险表”之间同步奔跑。
城商行红海暗涌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宁波银行所处的竞争环境愈发复杂。
一方面,区域银行竞争白热化,宁波银行面前,江苏、北京两大劲旅贴身紧逼。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4.79万亿元,北京银行4.75万亿元,而宁波银行资产总额为3.47万亿元。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在三者中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在获取优质客户资源、开展大规模业务合作以及应对市场波动等方面,相对较小的资产规模可能使其处于劣势。例如,在参与一些大型项目的融资时,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往往更具优势,能够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更容易获得项目合作机会。
从营收结构来看,非息收入占比是衡量银行营收多元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为26.58%,北京银行这一比例为28.63%,宁波银行非息收入占比相对较低。
较低的非息收入占比表明宁波银行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面临的盈利压力相对较大。一旦市场利率出现较大波动,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利息收入的减少可能会对其整体营收产生较大影响。
从资产质量来看,不良贷款率是关键指标之一。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6%,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4%,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9%。虽然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但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仍需持续关注潜在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崛起,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宁波银行未能幸免。
这些公司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它们在支付结算、小额贷款、理财等领域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例如,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快捷支付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网络借贷平台则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
大行业务“拼块头”、互金平台“抢流量”,夹在中间的宁波银行腹背受敌。
新蓝海航向
在金融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城商行的发展趋势正呈现出多维度的变化。
一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城商行纷纷加大科技投入,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以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宁波银行应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从“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着手,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能力,完善现有的300多套科技系统,确保各项系统能够紧跟市场变化,快速迭代升级,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来,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城商行的根本使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
宁波银行应坚守“支持实体,服务中小”的经营宗旨,从客户视角出发,持续完善产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例如,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科技贷款、人才贷款等金融服务;对于进出口企业,优化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管理等服务。
三来,城商行依托本地资源和客户基础,深耕区域市场,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特色和客户需求,城商行能够提供更贴合本地实际的金融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宁波银行应继续完善机构布局,重点推动分行区域营业网点下沉至大型社区和强乡重镇,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口碑,打造区域本土主流银行。例如,在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活跃区域,积极拓展业务,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宁波银行需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积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通过不断创新与改革,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在金融棋局里落好每一步棋,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